欢迎来到永多文秘网!

2022年度(广西)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1 17:20:3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广西)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广西)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6篇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1

遵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20XX唐山市遵化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今天(20XX年2月9日)上午,代市长蔡洪魁在遵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五年来工作回顾。

蔡洪魁指出,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遵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负重奋进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唐山市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从20XX年到20XX年的五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52亿元增加到485.3亿元,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由20.02亿元增加到26.28亿元,年均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3.1亿元增加到145亿元,年均增长18.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1613元增加到21332元,年均增长12.9%;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515元增加到8890元,年均增长10%。成功入选20XX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东部五十强第36位、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市)第47位、20XX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第24位。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五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82个,完工213个,完成投资303亿元。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8:56.7:35.3调整到7.2:54.9:37.9。传统产业呈现出产业链条化、装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由个体到群体、由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被确定为省级产业聚集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区被确定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省级示范基地。我市被评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市、环保目标管理先进县(市)。旅游服务业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等城市建设全面加速。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2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XX年的17.8平方公里扩大到22.6平方公里,人口由14.5万人增加到19.1万人,城市化率由47.6%提高到48.7%。这五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史上投资最多、变化最大、

形象提升最明显的五年。城市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城区规划覆盖率达到95%。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支撑中等城市发展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园林城。城市改造加快推进。完成了18个城中村和小区的改造开发建设,开发建设总面积达296.7万平方米,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4平方米。城市管理全面加强。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攻坚行动,交通秩序治理、房屋征收等12大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取缔了城区内3600多辆非法营运三轮车、四轮车,增设公交线路3条,新投放公交车28辆,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投放出租车200辆,拆违拆迁1034户、12.7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积累的城市拆迁的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出台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19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累计投入支农财政资金4.6亿元。特别是20XX

年,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018万元,兑付了部分20XX年以来拖欠的农业奖补资金。农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20.2亿元增加到35.3亿元,年均增长3.5%。被认定为中国香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加工标准示范区、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农田水利、造林绿化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绿化模范县(市)和绿化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4亿美元、省外内资100亿元。20XX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7.5亿美元,其中出口1.13亿美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8倍和1.3倍。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市本级财政用于各项社会事业支出总额达到13.2亿元,实施唐山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28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8%,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市)”。深入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县级先进单位”、“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五年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81项,全部得到较好落实。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国家首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荣获“全省五保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更加巩固。

——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20XX年工作安排。

根据我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和“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城乡统筹发展、节能减排、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科学行政水平,为建设繁荣绿色幸福新遵化而努力奋斗。

具体目标是:到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
财政收入44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力争突破60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蔡洪魁指出,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遵化建市2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唐山市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八大工程”,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突出谋发展,重点抓项目,着力惠民生,持续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加快建设繁荣绿色幸福新遵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财政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达到4.14%;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蔡洪魁指出,按照这一思路和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年安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17个,总投资8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2亿元。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大会战,确保在建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达到150个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80个以上,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达到40个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177亿元,力争完成200亿元。

二是打造良好的项目发展平台。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山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落实入园企业税收分享政策,促进项目向园区聚集。

三是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积极破解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瓶颈制约。

四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提升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五是整合规范矿山业,确保矿业科学、有序、安全发展,逐步实现集团化发展目标。六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开放优越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2

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3日在乐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蒋辅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乐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充满挑战、攻坚克难的不平凡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干奋进,合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9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8∶57.1∶28.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增长18.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892元、增长6.8%。

  一、投资促进力度空前,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通过向上争、银行贷、招商引、企业投等,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争取四批次新增中央投资项目635个,总投资14.6亿元,累计开工578个、竣工376个,完成投资9.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7.1亿元,是上年的1.9倍。市级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3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329.5万美元,引进到位市外内资265.2亿元,分别增长12.2%和7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8.1亿元、增长56.2%,总量、增速均创新高,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工业投资220.4亿元、增长5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4%。东汽1500吨、乐电天威3000吨多晶硅、新天源75兆瓦光伏电池片、西南不锈钢1450毫米热轧、和邦80万吨联碱、峨胜四期日产4600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竣工投产,沙湾水电站3台机组、千佛岩水电站2台机组并网发电。德胜100万吨含钒抗震钢材、西南不锈钢60万吨酸洗退火、福华12万吨草甘膦扩能、明星500千伏超高压电缆、东风电机2.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等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完成交通项目投资32.8亿元,较上年实现翻番。乐宜高速路基工程基本完工,乐雅高速乐山段、乐自高速、成昆铁路新线开工建设,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和乐山港、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铁路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国道213线沐川段、省道103线夹江大件路、夹峨路和省道104线乐五路改造工程竣工,国道213线井研段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金口河大渡河大桥、夹江青衣江二桥完成维修加固。新(改)建农村公路1465公里。蟠龙路、绿心路、省道305线连接线基本建成,大件路、柏杨西路、长青路入城通道绿化改造工程竣工,断节路改造、亮化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天宫庙220千伏和阳光、凤凰、通悦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

  二、止滑提速成效明显,产业支撑得到加强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面落实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缓、社保扶持等政策,切实加强要素保障,有力有效促进了工业经济向好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9.6亿元、增长24.7%,总量跃居全省第三位。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多晶硅产能达7460吨、光伏电池片(太阳能硅片)产能达135兆瓦。园区发展取得突破,高新区、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成为省级重点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企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省级大企业大集团11家、新增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8家、新增41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增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6家、新增8家,5家企业进入首批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行列。科技创新取得实效,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华通达省级草甘膦工程技术中心、竹叶青省级茶业工程技术中心名优绿茶分中心挂牌成立,乐山市和市中区、五通桥、犍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称号。对外贸易止滑回升,实现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7.3%,其中出口5.6亿美元、增长8.8%。第三产业强劲复苏。发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整体优势,狠抓宣传营销,旅游业灾后重振走在全省前列。峨眉山景区蝉联全国文明风景区桂冠,乐山大佛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评定,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自驾游示范基地落户乐山,第二届国际峨眉武术节成功举办。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2亿元,分别增长13.9%和21.6%,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居全省各景区首位。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9.4万平方米、销售额85.5亿元,其中中心城区销售223.1万平方米、销售额67.6亿元,分别增长150.8%和173.1%。商贸流通繁荣活跃,重庆百货、深圳人人乐落户乐山,嘉州物流园区、蓝雁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效应明显,农超对接取得实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8.4%。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69.4亿元、增长28.6%,贷款余额438亿元、增长32.4%,浦发银行乐山支行投入营运,井研创建为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粮食产量达114万吨,增产2.7万吨。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市中区、犍为、井研成为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建设培育县。全市茶叶基地面积、产量、综合产值居全省首位。“峨眉山茶”、“金口河乌天麻”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合组织37个,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67%、提高1个百分点。峨眉“仙山茗苑”、犍为“金犍飘香”、沐川“沐绿参天”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推进,大佛水库右分干渠、观音岩水库枢纽工程顺利实施,新增有效灌面2.7万亩,整理土地21万亩、新增耕地2.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7.3万亩,建成机耕道1185公里。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9.5万人、新增1.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3.7亿元。犍为、井研纳入扩权强县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灾后重建基本完成。规划灾后重建项目439个、总投资62亿元,累计开工389个、竣工287个,完成投资43.7亿元,除省定重灾县夹江外,基本实现两年重建任务一年完成。10.8万户农村住房、8157户城镇住房、693所校舍恢复重建或维修加固全面完工。各项补助资金全部直发到户。对口支援中江县辑庆镇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积极应对“6·28”暴雨灾害,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9.3亿元,80个子项目全部完成年度任务。城镇就业新增3.5万人,9.6万返乡农民工、1.8万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拆迁居民实现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被征地农转非居民、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未参保人员、乡镇机构改革解聘人员等养老保险问题妥善解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85%提高到91%。市中区新农保试点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由70%提高到80%。新农合参合率由92.1%提高到93.6%。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900元。新(改、扩)建敬老院62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33%提高到50.6%。扶持2.3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了生活条件。1016户农村特困群众、800户彝区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购建廉租房4365套,发放租赁补贴8637户、1525万元,塘咡湾和演武街、里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解决了农村15.3万人饮水安全、1.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全面停征农业水费,惠及百万灌区农民。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32例。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助学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惠及学生34.8万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启动实施,1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竣工。市区一体化教育发展顺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兑现。金口河、峨眉、夹江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职教攻坚深入推进,市计算机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评估验收,电子信息、一职中校企职教集团组建成立。市人民医院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沙湾、井研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工,29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扩建工程竣工。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85.93%提高到91.18%,婴儿死亡率由11.87%。下降为9.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4个省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区),6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4个农家书屋建成投用。2193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竣工,54个乡镇、286个村完成农村广播标准化建设。市五运会成功举办。市中区荣获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称号。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成功召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土地调查任务圆满完成。移民、宗教、外侨、老龄、妇女儿童、人防、审计、物价、保密、档案、修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发展环境有效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市民文明意识增强。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平方公里,乐山医疗废弃物处理厂和犍为、夹江污水处理厂竣工,峨眉、沐川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市),17个乡镇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9%,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401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150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为2979吨。社会秩序不断规范。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秩序、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沙湾、金口河、犍为、井研、夹江通过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区)验收。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项制度,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问题,信访量持续下降。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和17.1%,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政务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乡镇(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站逐步推广。市本级再次精简行政审批项目42项,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为100%。各县(市、区)平均减少行政审批项目88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第一、二批共废止或宣布失效9458件。文风会风明显改进,市政府、市政府办下发的文件较上年减少22.3%。开展廉政建设专项巡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34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积极采纳市政协的建议、意见和调研成果,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5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五五”普法深入实施。市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建成立。112个基层派出所、104个司法所、22个人民法庭建成投用。村组干部误工补贴、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市中区张公桥街道、黄家山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乐部队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经济运行效益下降,资源优势产业化进程还需提速,服务业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较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胜之年,更是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狠抓“重点建设突破年”工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民生事业,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新路径、新动力。主要目标是: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全面实现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加快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基础建设

  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增长10%,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优化投资结构,完成交通、城建项目投资213亿元,工业、能源、电信项目投资159亿元,服务业项目投资2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9亿元。建立项目推进组长负责、联席会议、督查通报、考核奖惩制度,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强化项目生成储备,策划包装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纳入国、省规划,大力争取中央投资。积极引导扩大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大交通。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推进枢纽建设大突破,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开工建设岷江航电梯级枢纽及乐山港。确保乐宜高速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乐雅、乐自高速,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铁路、成昆铁路新线乐山段。力争乐汉、仁沐高速进入国家高速路网规划,启动成乐高速扩建和雅乐自铁路规划论证。确保国道213线井研—犍为沙咀段、省道103线沐川—马边段改造等项目竣工通车,基本完成市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开工建设夹江青衣江三桥和沙湾、峨边大渡河二桥。新(改)建县际公路、通乡公路366公里、通村公路538公里,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沙湾火车站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嘉农—燕岗货运通道,力争启动峨边、夹江火车站扩能改造。加快构建大城市。积极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完成项目投资148亿元。修编城市总规,编制中心城区交通专项规划,完成乐五、乐沙、乐夹走廊和竹公溪流域控规,开工建设嘉峨城市干道,加快构建大城市骨架。完成白燕路、凤凰路北段、龙游路北段、春华路延伸段等道路改造,新建东城路,力争开工建设肖坝旅游车站至大件码头道路拓宽和青江路、火炬大道等项目,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嘉州绿心公园建设和岷江东岸改造,完成大渡河大桥和岷江一桥维修加固,整治竹公溪和滨江路、滨河路河堤。启动嘉华水泥厂搬迁。争取将市中区更名为嘉州区。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开工建设成乐高速夹江连接线和峨眉、犍为绕城通道。整治公交车、出租车经营秩序,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着力解决外来人口和农民工落户、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在提升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提升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乐山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电子、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支持已竣工硅材料产业项目尽快达产,确保新天源200兆瓦光伏电池片和500千瓦光伏建筑一体化、峨半400吨直拉单晶项目竣工,加快推进永祥3000吨多晶硅、峨半100吨区熔单晶、福华12万吨有机硅等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确保德胜100万吨含钒抗震钢材、西南不锈钢60万吨酸洗退火、峨胜五期日产4600吨新型干法水泥、福华12万吨草甘膦扩能、金威利二期800万双休闲运动鞋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和邦15万吨双甘膦、其亚35万吨铝板带箔、新万兴1000吨碳纤维及制品等项目,开工建设不锈钢制品生产线、川化250万吨磷矿洗选等项目,大力推进磷矿资源开发产业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大力支持东风电机2.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和5万台汽车驱动电机、明星500千伏超高压电缆等项目。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确保沙湾、千佛岩等水电站和新华、佛光、傅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加快建设毛滩、官帽舟、火谷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乐山东、沐川500千伏和犍为、峨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枕头坝、沙坪、安谷等水电站开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步伐,力争入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支持省、市级重点园区发展,加快建设高新区、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三个百亿园区,力争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纳入省重点,编制三江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坚持多元化开发建园,支持企业自主创办产业园区。提升企业竞争力。实施20家大企业扩张工程、30家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德胜(市内)、西南不锈钢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和邦、其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合作、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技术创新投资增长25%。

  三、在优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化发展旅游业。着眼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资源大开发,推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规划建设峨眉山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嘉峨田园城市风光带、峨眉山景区旅游环线公路。整合乐山大佛景区水上旅游资源,支持峨眉温泉度假区、峨眉象城、金鹰山庄、乌木博物苑争创4A级景区。建成峨眉世纪阳光大酒店,加快金海棠大酒店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中心城区五星级酒店,培育旅游餐饮特色街区,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快开发黑竹沟、金口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开工建设沫若故居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推进文旅结合,打造佛文化、武术文化、小凉山彝族文化、茶文化等品牌。开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强化目的地市场营销,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场,提高自驾游接待能力。优化发展房地产业。落实政策措施,提高开发水平,规范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开发商品房305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60万平方米。加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宣传营销,吸引更多业主来乐山投资开发、购房置业。鼓励房地产开发向城市新区、县城和重点镇拓展。引导发展旅游地产。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搞活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统筹推进、加快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购建,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拆迁居民住房保障问题。优化物流商贸业态。积极发展服务业外包,支持物流业与产业集群配套。建成城东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嘉州物流园区、蓝雁冷链物流中心及建材、化工等专业市场,编制乐山港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加快建设城市商务区,建成嘉瑞财富广场、世纪城等大型商业设施,积极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企业,培育城市新商圈。深化农商对接,统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强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落实以旧换新政策,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四、在增收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增收基础。完成大佛水库右分干渠主体工程,实现观音岩水库下闸蓄水,开工建设金王寺水库枢纽工程,推进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青衣江乐山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整治病险水库12座,新增有效灌面5.3万亩。整理土地10万亩,新增耕地1万亩,保持耕地占补平衡。改造中低产田土5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万亩。拓宽增收渠道。开展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确保粮食增产1万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经济产业链,加快建设养殖基地、养殖小区,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支持市中区、犍为、井研争创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打造“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新(改)建茶叶基地11.5万亩、蔬菜基地3万亩、原料林基地10万亩,支持市中区、峨眉、夹江、马边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确保吉象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玖龙5万吨特种纸、蓝雁迁建一期、仙芝竹尖茶博园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永丰20万吨高档文化纸等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补贴购机1万台。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好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迁建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5万人以上。完善助农增收机制。坚持省、市、县同步推进,点、片、面集中打造,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带动民间投入,建设3个省级、1个市级、7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农民专合组织,积极稳妥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提高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双挂钩试点,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经营权和林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和联合建房。加大农业融资担保、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支农力度,完成市中区农村信用社改制,力争设立1家村镇银行。

  五、在攻坚上下功夫,大力促进保障发展

  充分开放大抓引进。坚持大开放引大项目、促大发展,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招大引强,狠抓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环境招商,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到位市外内资300亿元。支持重点出口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力争有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00家,外贸出口实现增长。加快融入成渝、成都经济区,连接川南、攀西经济区,主动加强与成都的深度合作。努力加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天然气指标,推广清洁煤制气,开工建设仁寿—乐山天然气管线和成都—乐山成品油管道,支持和邦新建威远—五通桥天然气管线,增加油、气供应量。积极争取直购电增量和地方电力留成政策,推动地方电力资源整合,缓解部分行业用电价格过高问题。加大力度支持金融业发展,强化银政企合作和项目对接,鼓励市外金融机构、基金公司来乐山发展,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新引进股份制银行3家。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强政府性举债及资金管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依法实施征地拆迁。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征地拆迁,保障项目顺利进场施工。坚持阳光作业,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安置政策、补偿标准、办理流程,着力解决被征地拆迁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坚持还房先行,中心城区建成50万平方米统建还房,加快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坚持依法治理,严厉打击乱搭乱建、抢栽抢种以及阻扰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

  六、在统筹上下功夫,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及实施方案,着力抓好工业化城镇化联动、文化旅游经济、山区经济、临港经济、商务区经济。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工业县率先发展、农业县提速升位、民族县追赶跨越,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突出产业发展、就业服务、对口帮扶三大载体,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彝区群众增收。统筹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力争五通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支持峨眉和沐川争创国家级、市中区争创省级生态县(市、区)。完成44个节能减排项目和20家企业、3个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全面建成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和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乐山第二污水处理厂、岷江东岸污水管网。加强重点流域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完善市政设施。统筹实施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最急需、最热盼的实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促进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开展彝族适龄青年免费培训、订单就业行动。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抓好市中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试点,积极解决困难群体医保问题。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规范城乡福利机构管理,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落实计划生育扶持政策。实施沐川、峨边、马边林竹产业和犍为连片开发省级扶贫试点项目,推进37个省定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开展峨边、马边国家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泥碎路47公里,建设机耕道1000公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成第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和第二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任务,做好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职教三年攻坚任务,做好“9+3”免费中职教育工作,加快建设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组建盐磷化工、建筑建材职教集团。办好特殊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市中区、夹江、峨边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建成市中医院新住院楼,完成市人民医院新住院楼基础工程,加快峨眉、犍为、峨边、马边等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职业病、重大传染病防控。强化卫生监督监测和食品药品监管。建设6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乡镇广播站、390个村广播室和650个农家书屋。协办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实施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县级体育场馆建设,组团参加省第11届运动会。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有序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第二轮修志。加强外侨、老龄、残疾人、物价、保密、档案等工作。统筹做好稳定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建设,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加强“大调解”、法律援助和普法工作,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着力规范信访秩序。深化安全生产执法、专项治理、宣传教育行动,加强保障能力、监管机制、监管体系建设,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加强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应急处突、防灾减灾和救灾救济能力。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增进民族团结。做好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等工作。

  七、在落实上下功夫,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建设亲民政府。坚持把财政增收的主体部分用于改善民生,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市民与市长面对面沟通交流活动,落实民情观察员、网络互通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就业、劳动保障、民政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落实群众参与干部考评制度,提高为民办事实效,实现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建设务实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完成市、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坚决改变领导没讲的不敢干、文件没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强化效能监察和问责,切实提高执行力,各项工作立说立行,狠抓落实。进一步改进政风、行风和文风、会风,清简务本,真抓实干,勇于争先。建设阳光政府。加强和改进政府信息发布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扩大新闻发布范围和内容。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市长热线、阳光热线,健全公示、听证等制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依法治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成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建设廉洁政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监察、审计监督,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派驻廉政观察员、财政资金管理“防火墙”等制度,加强公共资源出让、中介组织、工程招投标等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政府部门、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机遇和挑战并存,事业和使命激励。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同心同德,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乐山更快更好发展的崭新局面!

2011年《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在乐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蒋辅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历届市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挑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全力以赴抓发展,经济实力大提升

  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四川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以项目年、产业发展年、产业提升年、投资促进年、重点建设突破年为载体,全力推进更快更好发展。2010年(下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9亿元、人均22490元,分别是2004年的2.8倍、2.9倍;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9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8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3.8倍、4.2倍。

  工业强市卓有成效。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准建立,硅材料、不锈钢、建筑陶瓷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百亿园区”实现“零”的突破,乐山高新区、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4家,比2004年同口径净增404家,其中11家跻身省重点。“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西南不锈钢公司、其亚集团、德胜集团产能规模超过1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0.7亿元,是2004年的3.2倍,工业化率由45.1%提高到55.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9.9%提高到71.6%。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外一流旅游目的地,峨眉山—乐山大佛国际旅游区规划项目全面完成,景区管理体制得到优化,2个5A级、3个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峨边黑竹沟、金口大峡谷、犍为嘉阳·桫椤湖、嘉定坊等景区景点受到青睐,观光祈福、休闲度假、自驾游等旅游形态蓬勃兴起,旅游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家居建材、汽车销售、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成投用,沃尔玛、北京华联、重庆百货等知名零售企业落户乐山,本土商贸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农家店、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点遍及乡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1亿元,是2004年的2.7倍。金融业发展取得突破,4家股份制银行在乐山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全社会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5.9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585.1亿元、372亿元。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兑现各项农业补贴,全面停征农业水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总产量由104.1万吨增加到116.1万吨,茶业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工林蓄积量居全省第一,现代畜牧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个全国农民专合组织示范单位通过认定,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产业基地强县获准建立,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34个有机食品、56个绿色食品通过认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由63.5万人扩大到95.3万人。集中连片建设新农村,11个示范片、207个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抢抓机遇上项目,基础建设更强劲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和全省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国、省投资方向和重点,规划实施了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3.8亿元,相当于1978—2004年总量的2.5倍。

  交通建设实现大突破。围绕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规划实施“千亿交通工程”。乐宜高速全线通车,成绵乐铁路客专、乐(峨)雅和乐自高速、乐山港进港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成贵铁路客专、成昆铁路新线和仁沐新、乐汉高速等项目纳入国、省路网规划,掀开了乐山交通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市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完成,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乡乡通硬化公路,通村公路通达率100%、硬化率78%,分别提高16.8个、46.6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围绕建设成都平原城市群南部中心城市,科学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大城市建设。肖坝、柏杨、通江等城市新区基本形成,人民北路、青果山路、绿心景观路、蟠龙路等城市干道建成通车,白燕路、凤凰路北段、岷江一桥完成维修改造,沿江及旅游通道景观带美化提升,市政干道柔性路面改造基本完成。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率由32.6%提高到39.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峨眉黄湾乡、峨山镇创建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能源、水利、通信建设得到加强。6个县(市、区)建成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市、区),犍为获得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沙湾、千佛岩等水电站和南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由243.2万千瓦增加到427.7万千瓦,变电能力由214.3万千伏安增加到569.7万千伏安。仁寿—五通桥天然气管线竣工投用,入境天然气干管日供能力由375万立方米增加到515万立方米。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5万处,观音岩水库下闸蓄水,大佛水库左、右分干渠建成投用,金王寺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建设,1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45。移动电话和宽带接入用户大幅增加,实现了行政村通电话、乡镇通宽带。

  三、主动作为转方式,持续发展见成效

  我们积极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方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取得实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峨眉、夹江、犍为、井研纳入省扩权强县试点,人事制度、教育、文化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3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北流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北流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流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深入开展“五个年”活动,全力推进“三示范一打造”,沉着化解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过快上涨的双重压力,努力克服用地不足、资金不足、用电不足三大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八大突破”,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预计达185亿元,增长13.6%。
  ——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7亿元,增长23.30%。
  ——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达235亿元,增长3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增长38%。
  ——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50亿元,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40亿元,增长39.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700元,达6726元,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达20790元,增长11%。
  ——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我市获得了中国陶瓷名城、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县(市)、20XX-20XX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行政复议先进单位和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县(市)、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奖、广西第七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级市特等奖等全国、全区性荣誉30多项。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投资拉动实现新增长。全年新签约项目52个,合同投资54.26亿元,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58.54亿元;
新开工、续建或技改项目367个,完成投资100.85亿元,增长38.08%。丰沃林产品、明华皮件、三环高档日用陶瓷技改、新高盛陶瓷等项目顺利推进,锦昌陶瓷、胜景陶瓷、三环水泥粉磨站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虎威水泥技改、民乐镇玩具加工等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39.7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26%,拉动经济增长9.63个百分点。
  (二)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年”活动,工业化实现新发展。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加快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园区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入园企业达267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35.88亿元,税收4.29亿元,获得广西超百亿元园区称号。陶瓷、水泥、制药、机械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陶瓷、水泥产值突破70亿元;
电子、毛织皮件、罐头食品、林产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其中,皮件产值突破30亿元,成为北流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广西皮件生产基地称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达到16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32%。
  (三)大力推进广西农业示范市建设,农业农村焕发新气象。狠抓“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重点推进国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水稻、超级稻推广增粮等重点项目建设,粮食稳产丰收。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河流整治等一批项目工程。农业产业化养殖种植加快发展,大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菜园二期工程建成投产,5万亩油茶项目顺利推进。绿满地提子观光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罗政村被评为全区休闲农业十佳名村。凉亭土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新增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玉林市级4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自治区验收。土地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1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
  (四)大力推进“商贸活市”战略,第三产业迈出新步伐。组织修编了北流旅游
  规划;
开工建设五星级碧桂园凤凰酒店,加快推进四星级北流国际大酒店(原金荔酒店)等一批酒店服务设施建设;
投资58亿元的圭江两岸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推进了三环物流、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广西区域性电器物流中心、甘村家具物流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共签约项目140个,项目投资总额176.48亿元,吸引了129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现场交易销售成交总额达25.55亿元。北流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全市新增金融融资量11.8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9.45亿元,贷款余额79.51亿元,分别增长16.71%和17.5%。
  (五)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年”活动,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大力推进“玉-北-福”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8亿元,加快了城西、城北、城南三个新区建设,重点推进了永顺公园、独石湖公园、会仙河公园、玉容一级公路生态带状公园等的规划建设和一批城市主干道、单位庭院绿化工程,绿化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加快。加强了城区公交站点改造建设,完善了城市道路行车线路规划设置。加快了荔枝场道路、城北路、二环路印塘段、甘新路、甘贵路和龙颈路等一批城市主要干道的建设和改造,松木岭二期和六地坡等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新城国际、陶瓷贸易城等重点项目顺利竣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目前,北流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9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46.35%。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得到新优化。加快了城北区“退二进三”步伐,关停关闭城北区企业14家,拆除烟囱26条,推动城北区5家企业技改升级进入工业园区;
15条陶瓷企业隧道窑改造达标,建成春晖皮革公司、顺达造纸厂等企业减排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陶瓷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全市万元gDp能耗1.4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积极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坚持市领导每周“绿化日”植树制度,深入推进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屯绿化,
  全市植树造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7%,被评为全区“绿满八桂”先进单位。
  (七)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资金23.59亿元,增长28.54%,其中为民办实事资金10亿元,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2.8%;
新农合参合率98.38%。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城乡低保补差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50元、50元提高到165元和62元。清湖经济适用房、城东廉租房、六靖教师限价房、城东公租房共185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1246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和258户农村风貌立面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00户全部竣工。完成农村饮水工程项目45个,解决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200户,完成改厕6000座。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44.3万元,受益农户7351户。投入农村“一事一议”资金5200多万元,实施项目643个,受益人口48万人。投入校舍安全工程及薄弱学校建设资金8550多万元,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发放助学奖学金580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8万人次。完成11个镇综合文化站、1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7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新建农家书屋136家。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市公证处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证处,市交通运输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八)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创新、联防联控创新、调解化解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加强镇(街)综治维稳中心、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天网工程”、村(居)平安协会等基层防控基础建设,积极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信访下乡”和百日攻坚等活动,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北流市政府工作报告)。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在各级党代会、“两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南博会、玉博会、陶博会等敏感时期、重大节庆
  活动期间实现了“六个不发生”目标。
  (九)大力推进“绩效提升年”活动,政府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积极实施“八大绩效提升工程”,探索建立了组织健全、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的机关绩效管理体系。圆满完成市、镇政府换届工作。建设了由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镇级政务服务中心、村级政务服务站、中心户政务服务点组成的“政务服务·农事村办”四级政务服务网络。20XX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月办结事项数量居广西各县(市)第一名,无一件超时,无一起群众投诉。20XX年7月,全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被列为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县(市)。
  一年来,我市人事人才、机构编制、机关事务、应急管理、发展研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监察、审计、统计、物价、房改、工商、质监、供销、“两金”、粮食储备、二轻工业、烟草专卖、市场服务、信息产业、金融保险、地震、气象、农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接待、文物、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修志、文学艺术、爱国卫生、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发展的成绩令人鼓舞,奋斗的历程让人铭记。过去的一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取得这些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我市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朋友大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北流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北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篇二:北流市概况(20XX[1].3)
  北流市概况
  20XX年3月
  北流市地处广西东南部,与广东省高州、化州、信宜市接壤,因境内圭江自南向北流而得名。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人,辖2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994年撤县设市,设县行政建制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北流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可以用“一关一山一洞七乡”来概括。“一关”即千古名关——鬼门关,“一山”即桂东南第一高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容山,“一洞”即道教第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七乡”即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世界铜鼓王的故乡和广西第二大侨乡。改革开放以来,北流市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县(市)前列,先后获得中国陶瓷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农业百强县(市)、中国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
20XX、20XX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连续八届夺得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c类城市特等奖,连续九届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成功举办了四届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2.14亿元,增长8.4%,总量排在广西县(市)第四位;
财政收入18.55亿元,增长14.29%,排广西县(市)第三位;
外贸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17.9%。
  区位优势明显。北流地处粤桂两省交界,是我国西南地区向东出海和东盟国家与我国中西部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境内有洛湛铁路、南广高速公路、玉铁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南宁)苏圩—北流(清湾)高速公路,拥有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和4个高速公路出口。从北流出发2小时可达南宁,4小时可达广州,
  5小时可达深圳,1.5小时内可出海。当前,玉北同城化正在加快推进,同城化带来的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等发展条件的改善正在激发北流跨越发展的新活力。
  工业化程度较高。北流市培育和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培植起广西三环集团、仲礼瓷业、老田瓷业等在国内较具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
引进了海螺水泥、碧桂园、宏邦食品、育祥鞋业、新高盛陶瓷等一批强优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以陶瓷、水泥为主体的建材产业集群,以电子、食品、印刷、针织制衣等东部转移产业为主的轻工业产业集群和以皮件、林产品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集群。工业集聚效应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尤其是20XX年以来,围绕打造400亿陶瓷产业目标,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提升工程”活动,修编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市工业园区面积由13.4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XX年末园区企业达353家,工业总产值达258.33亿元,完成税收7.54亿元。
  城市生态宜居。20XX年,北流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5万人,绿地率达到32.79%,绿化覆盖率3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3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居广西县市区级前列,城镇化率达到53%。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25座,打造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城市景观。现在的北流空气清新,绿树成荫,会仙河公园、城西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生态北流、美丽北流的独特魅力正在逐渐显现。
  农业基础雄厚。北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通过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建设新农村、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快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市,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形成了以优质稻谷、芭蕉、提子、辣椒、荔枝、龙眼、八角、百香果、无公害蔬菜和肉黄牛、奶水牛、瘦肉型猪、三黄鸡等特种小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是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市)、广西首个实现亩产吨谷的县(市)。
  人力资源充裕。全市劳动人口70万人,各类专业知识职称人员近2万人,半小时交通区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一小时交通区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劳动技能培训机构齐全,北流市职业教育中心是目前广西县级最大的职业教育中心,每年可为社会提供6000多人次的劳动技能及再就业培训。
  商贸物流业方兴未艾。北流商贸兴盛由来已久,有“金北流”、“小佛山”的美誉。每年举办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了大量中外客商前来投资洽谈贸易,会展经济为北流带来了新的商机。新引进了沃尔玛、华润紫竹药业、步步高商业广场等知名商业品牌。总投资40多亿元的龙翔农贸物流市场、浙江耀厦商贸城、工业品综合商贸城、区域性工业产业链项目、区域性电器物流中心项目等五大商贸物流市场项目正加快推进。
  旅游业迸发新活力。北流有着数千年的陶瓷、铜鼓文化积淀,拥有名胜古迹、红色文化、田园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全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森林公园达8处,景点多达30多处。目前,北流旅游正迎来发展新机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各项工作正扎实推进。中(国)泰(国)产业园落户北流的各项工作正在加紧对接。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铜石岭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底将迎来国家4A级景区的验收。可以说,北流旅游业大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
  投资政策优惠。在北流落户的企业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免收属北流市一级的地方行政性事业费;
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30%收取;
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办理其他手续需收费的,
  有关部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就低收取。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落户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本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亩以上、投产之日起3年内年纳税额达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新建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内外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在本市工业园区(集中区)投资建设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负责,一个服务协调小组全程服务“三个一”政策,采取“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此外,我们北流成为目前广西唯一列入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将会获得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流将紧紧围绕建设桂东南次中心城市的目标,大步推进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玉北同城化发展,围绕打造400亿元陶瓷产业的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北流东部产业转移示范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广西县域经济强市。
  篇三: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关键词】构建、发展、坚持、和谐社会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也是我们国家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不断地进行中,在进行过程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功,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存在的大差距等,还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北流部分地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及其重要作用。
  人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知道了和谐社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协调的社会。所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人类很重要,对自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和谐社会是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构建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是人类一个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样是北流社会发展的理想。在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下,北流的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北流地区也将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各方面积极发展,从而构建更美好的和谐社会,让北流人民在和谐的社会中安居乐业。
  一、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状
  北流地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玉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建设和谐社会。北流建设和谐社会同样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并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说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不断进行中,同样在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就。近几年来,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北流地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落实民主法治,宣传法理知识,在北流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关于民主法治的小常识,并且各个乡镇都加大了宣传力度,张贴宣传栏、不定期召集乡镇干部开会讲解等,由此可见北流对这方面非常重视。而且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参合率几乎达到百分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面覆盖,各项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积极着手解决人们“看病难”问题。并且积极发展经济,为人们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使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都有所减少。明瑞高中建成招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都有所提升。在出行方面也落实了政策,开设道路、道路扩建、各村还有村
  村通公共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安全整治,有效抑制安全事故,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督,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并且深入实施“和谐安市”战略,就20XX年,全市财政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2.63亿元,约占本市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3],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成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迈进了一大步。
  二、北流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北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并且北流的人们可以从中受益的。但我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下决心去解决问题。通过了解我们发现还存在这些方面的大问题:北流的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
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突出,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大;
新型城镇化发展底子薄弱,带动能力不强;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政府职能转变不够[4]。而且这些问题会导致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经济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会制约北流地区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会影响北流人与社会的和谐;
北流地区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会导致仇富心理的膨胀和蔓延,并直接影响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这又将是构建北流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还有就是北流的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问题:导致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量增加,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加之浪费的存在大大加剧粮食问题,以及工业用地占用耕地使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大大缩减,导致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工业、城市、交通占用耕地,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使得土地问题越来越严重。还造成对环境的其他各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加之政府职能转型滞后、权力不受约束、断层不断加深的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北流地区更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意见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同时要把民主法治这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落实到实处,民主地决定各方面事情,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来治理社会,并且要求人人都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我们要正确看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解决问题。那针对上面的问题我提出下面一些解决的方法:首先北流政府要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并且完善和制定新的制度,把好的制度更好地执行,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使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统筹北流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北流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
  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北流各乡村的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可持续的北流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解决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新村模式,努力缩小城镇差距、贫富差距;
加大宣传北流旅游业,让北流大容山风景区、勾漏洞、铜石岭等带动北流旅游业,加速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努力鼓励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减少工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并更好地发展经济;
还有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去引导向更好、更正确的方向发展,让人们更能融入社会、热爱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
还要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型,使之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更好去完善社会结构,向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前进。还有就是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这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还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快速、健康、科学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北流地区更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可以把北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北流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可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能够更好地确保北流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并且有利于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民主法治,更好地构建北流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和谐社会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北流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4]北流市社会主义建设[1]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4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甲流威胁的严峻形势和经济增长、国庆安保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落实
科学发展观,唱响“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化危为机、攻坚克难,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编制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倍增计划,以项目、产业、园区为抓手,同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264项,同比增加394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30.6%,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项目占86%。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富士康产业基地一期投产,新奥薄膜太阳能电池投产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产业基地投入运营效益良好,中兴产业基地、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廊坊科技谷、燕达健康城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53.1%,占到全省同行业的33.4%,装备制造、健康休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4个省级产业聚集区,5个园区实现扩区,廊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全国首家煤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首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级家具质检中心落户香河。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化学需氧量削减15.8%,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


元,建成高标准的市级社会福利院。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1.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全部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灾贫户住房困难。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累计归集37.6亿元。投资1.1亿元建成10座水厂,解决了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我市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暗访测评中,列地级市第三位。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3所市区中小学扩建和3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我市连续四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主要科技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达标,甲流防控工作取得胜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面扩大,成功举办廊坊书法晋京展,新编历史剧《吕端》获省戏剧节全部6项最高奖。市体育场竣工,我市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首获金牌。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工作切实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建成省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计生惠民行动”深入实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物价、档案、人防、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8年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


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整体发展环境好于去年;
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北京启动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为廊坊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机遇。城南行动计划,将北京南部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合作的门户通道,三年投入2900亿元,重点建设7条轨道线路、27条跨区通道和主干道,并围绕发展城市南中轴产业带、永定河水岸经济带和高端产业园区,构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发展格局。通州新城建设,将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启动建设北京的新城区,并在运河核心区建设北京新的cbd,有8条轨道线路接入通州新城。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北京的产业转移、消费外溢和市场扩张,城市带动力将直接辐射我市,带来三个方面的新机遇,一是推动对接京津迈向全面融入的新阶段,二是为建设环京津城镇群注入强大动力,三是为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提供了重大契机。着眼三大机遇,立足多年努力打造的城市、产业和交通平台,廊坊已经具备了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廊坊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整体实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又逐渐凸显。京津、京石、京承、京张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使廊坊的区位优势相对弱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利用外部资源困难较多。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缺少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放眼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标兵渐远,追兵迫近,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加突出。


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大形势,昭示着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发展、大跨越时机已经来临。虽然我们在发展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但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冲刺跨越、全面争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冲刺跨越、全面争先为主基调,着力壮大经济规模和提升总体实力,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构筑“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主框架,确保以绿色人均收入为主导的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环渤海经济圈平均水平,努力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基础上,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突出建设好“四大体系”: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京津廊、城乡和市境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四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织密福利安全网,加快构建以解决各项民生困难为重点的社会性保障体系。


三、2018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立足全局谋长远,集中精力干大事,抓住关键求突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大的力度增投入、上项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围绕“四大体系”建设,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全年实施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0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0项。


三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产业招商责任制,按产业分类谋划引进项目,把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考核办法,切实兑现奖惩措施。


四是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廊坊市园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全面提升17个重点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为目标,推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在机制再造和体制创新上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燕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省级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围绕“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按照“五有”目标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各县(市、区)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园区,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园区扩区工作,抓住省第二批园区扩区的契机,力争大厂、永清、文安、大城四个工业园区实现扩区。进一步加强园区考核,实行分类指导,定期公布园区主要指标排位,年终兑现奖惩。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按照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健康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生态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大型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探索庄园型、工厂型、公司型等农业先进模式,在发展有机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四是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新奥煤基清洁能源、福尔制药、梅花生物制药、京冶科技、盛唐高分子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借鉴金隅工业园建设模式,实行以商招商,用龙头聚项目,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着眼提升全市经济长远竞争力,启动实施创新廊坊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培育以技术论英雄、以创新为荣耀的社会氛围,形成政府鼓励创新、社会尊重创新、企业追求创新、人人勤于创新的生动局面。


强化核心技术和高层人才“两个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煤基清洁能源技术等项目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力争取得核心技术100项,促进“廊坊制造”向“廊坊创造”转变。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人才机制,全面推行技术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试行股权、期权等产权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首创精神。


开展政研企对接和企业对标“两项活动”。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院校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为产品技术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对标先进,开展“学新奥、练内功”活动,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到五年内,培育100家在全国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前进钢铁、梅花味精、三河电厂、霸州新利4家省“双百”企业节能工程;
对42家用能大户企业加强监督检查,深入实施综合节能改造;
推进文安、霸州“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严格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大力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


(三)以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为抓手,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是在规划水平上有新提升。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城市规划的特色和水平。聘请美国霍克公司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编制生态智能城市规划。做好奥林匹克环城公园规划和休闲中心概念性规划,全面整合环城林带、水系等景观资源,完成京沪高铁两侧用地一体化规划,努力形成“长廊呈秀、环绿争春、龙凤来朝”的独有城市风貌。


二是在城市功能上有新跨越。加大中心区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建设投资50亿元的广阳cbd、投资30亿元的中心商业区、投资6.3亿元的龙河水系景观带、投资5亿元的奥林匹克环城公园、投资5亿元的植物园项目,以地标性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推进南城开发,重点实施光明商务区、龙河中心区、银河新区和高铁广场商贸区等项目。加强市区交通建设和管理,打通市区断头路,新建5条次干道,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交管机制,有效缓解堵车问题。加大迎宾线改造提升力度,高标准、大手笔提升光明道两侧景观带。加快万庄新城建设,以文化休闲和科技创新产业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对万庄新城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悦榕庄酒店等项目建设。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引水工程,确保廊坊干渠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阳水库立项工作,力争实现引黄调水常态化。


三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加快建设固安、永清和主城区直通高速公路,构筑大城区组团空间格局,积极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在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把高速交通向园区延伸,努力实现重点园区通高速公路。抓住对接京津的新机遇,编制和实施环京津城镇群发展规划,选取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城镇,结合村庄整理和新民居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城市。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聚集,稳妥推进本地人口农转非,积极吸引京津高端人群,迅速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为框架,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四是在北三县经济一体化上有新突破。加强北三县经济一体化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城镇布局、共有河流和国道整治上,进一步做好规划和整合。研究出台税收分成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项目统一摆放、产业统一布局。把燕郊新城作为环北京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尽快编制新城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四)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市新农村建设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补打机井1000眼,维修改建闸桥、泵站11座,积极实施永定河、潮白河、子牙河险工加固等7项应急度汛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推广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打造精品绿廊。


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农资、良种、农机具等各项补贴政策,及时拨付兑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助资金,稳定政策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扩大产业增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全年转移13.8万人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技能式、创业式、委托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完成一村两员、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等培训30万人次以上。


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流转率达到10%以上。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各项制度。普遍建立农村财富积累机制,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在全市70%的村街建立财富积累机制,明年基本实现村级全覆盖。


五是强力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加速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以新农村先行示范区为牵引,以组团建设为基本导向,着力破解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和市场对接等关键性难题,大规模推进新民居建设。今年重点抓好150个省级示范村工程,三年内使15%的村街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与新产业、新农民、新体制、新文化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五)全面深化对接京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抓住北京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等新机遇,加快对接京津、同城发展步伐。积极搭建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深化规划对接。以京津为坐标系,对产业、城建、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规划上与京津统一协调,在发展上与京津互补共赢。密切与京津规划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京津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争取两市规划中更多体现京津廊合作意向,提高规划对接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效性。高度关注北京新机场建设,编制好《临空产业区战略规划》,开展区域内产业、交通和空间布局研究。


二是加强产业对接。立足我市产业基础,重点抓好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实现高端产业配套协作,优势产业协调互补。谋划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功能区、聚集区,探索项目转移、园区共建、互利合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吸引京津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廊坊。加强旅游交流合作,扩大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增加廊坊景区,扩大知名度。


三是加快交通对接。着眼构筑现代交通体系,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公路等级,打通道路接口,打造无障碍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对接,全力推进京山铁路客运改造和京廊轨道交通对接等重大项目,抓好津保高速铁路霸州站点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对接,实施廊沧、京台、密涿支线、密涿(廊坊至北三县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对接,推进采留线、104线改造、平香线南延、津保南线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快京廊公交对接,开通廊坊市区至首都国际机场客运专线,把北京城市公交引入永清。


四是加大招商和城市营销力度。大力开展组团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全方位对接京津及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大机构,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廊坊市城市营销策划方案》,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开展城市营销,重点组织好北京?廊坊周、韩国?廊坊周等推介活动,打响城市、园区和产业品牌,提高廊坊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吸附力。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五大惠民体系,实施危房帮建、扶残助残、饮水安全、校舍安全、医疗设施建设五项利民工程。


就业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服务活动,引导企业吸纳就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农村卫生“三基两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资助农村低保户参加新农合,城镇低保对象免费参加新城合,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医保全覆盖。


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筹集实物廉租房1750套,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10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亿元。


养老保险体系。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自行开展新农保,力争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努力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全覆盖。


就学保障体系。完善孤残儿童救助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救助政策,开展多种助学活动,设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努力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


危房帮建工程。汛期以前完成1731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帮建,提前一年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13座水厂,解决农村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扶残助残工程。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每年扶助6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为30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安排1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7.3亿元,启动638所中小学校舍修建工作,年内完成工程量的60%。


医疗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筹建廊坊市精神病医院;
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3所县级医院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做好中期验收准备。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努力促成人大附中分校落户。全力承办好十三届省运会。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完成村街基层服务点建设。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8‰以内。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总结运用甲流防控经验,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


三是维护安全稳定。完善领导大接访制度,建立健全矛盾大调解机制,抓好联合接访中心和巡特警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置身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关键时期,面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进一步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拼抢意识,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我加压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巧借天时,放大地利,凝聚人和,把廊坊的优势点变成新的增长点,把难得的机遇变成发展的动力。


第二,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跨越争先,贵在创新,重在落实。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澎湃活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实干兴市,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决定的工作一抓到底,制定的目标必保完成,做到纵比有突破、横比有进位、结果有实效。


第三,进一步提高勤政善政的能力。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实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构建以政府、企业和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信用产品在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各方面智慧,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廊坊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第四,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事关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广开言路,广纳民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一切工作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第五,进一步提高廉洁持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保廉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正之风。加强公务员管理和监督,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一个振兴廊坊的重大机遇就在我们面前。历史机遇不容错过。让我们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廊坊为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树立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放马一搏的勇气,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共同创造廊坊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5

东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东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姚激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强市名城”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从336.8亿元增加到499.7亿元,年均增长8.9%;
财政总收入从41亿元增加到9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4亿元增加到56.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和17.7%,增幅均居金华首位;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0.5亿元,年均增长12.9%;
外贸出口总额达734.5亿元,年均增长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5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56元,年均分别增长9.3%和10.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1012.1亿元、725.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4.5%;
三次产业比例由4.9:51.7:43.4调整为3.7:46.3:50,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开创了我市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一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上工业产值达589.7亿元,年均增长10.3%;


新增规上企业289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
连续两年获金华市工业经济考核一等奖。磁性产业集群居全国领先地位,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针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提质升级。省级园区和镇乡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低效用地清理、老工业园区改造、亩产税收清理规范等扎实推进。横店镇居全省百亿级工业强镇第4位。横店东磁、联宜电机成为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成功申报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和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完成企业股改44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12家。新引进商业银行7家,新设新型金融机构8家;
南华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迁至横店;
农信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银行。持续开展“走企连心精准服务”活动,建立市领导企业现场办公制度。使用财政资金转贷总额达94.8亿元。市总部中心建成投用。
建筑业转型提升。成立产业发展联盟,推进营改增和招商工作,建筑业意向回归项目产值超100亿元,拥有特级资质企业6家、一级资质企业67家。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0034亿元,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县市级首位,上交税收41.1亿元。获鲁班奖12只;
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省首批建筑强市称号。
商贸服务业集群发展。金华一百入驻东阳,新光太平洋建成开业,红椿巷商圈初步形成。木雕城二期市场、银泰城、浙中奥特莱斯主体工程完工,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红星美凯龙落户东阳,白云专业市场群更加集聚。新西门菜场、中心粮库二期建成投用,创建省三星级以上文明规范市场5家,改造提升农贸市场43家。木雕红木产业规范提升,木雕小镇被评为省行业标杆小镇,获得“世界木雕之都”

称号。成功举办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和5届东博会、2届红博会。外贸出口争先晋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跻身中国电商百佳县(市第18位。
影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累计拍摄影视剧2.7万集,实现营业收入636.2亿元,上缴税费69.7亿元;
新引进影视企业、艺人工作室820家;
建成圆明新园等4座影视基地和18座高科技摄影棚,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三届横店影视节和首届中国(横店影视产业发展大会;
“横漂”管理创新受到中宣部肯定。花园村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白山、落鹤—社姆山分别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19.4万人次,年均增长13.9%;
实现旅游总收入594.9亿元,年均增长18.8%。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23万亩,“二综二区十一园”通过省级验收。大力培育“粮二代”,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1%,设施农业钢架大棚面积达170万平方米。财政支持粮食综合改革试点及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
(二发展活力日益提升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被列为省级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土地管理相关审批权限先行委托下放市。建立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用能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横店镇国家中小

城市综合改革、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市等试点稳步推进。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全国领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和林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成立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
整合成立市卫计局、市场监管局和不动产登记机构。“四张清单一张网”、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减少行政权力事项2239项;
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网上运行,办事承诺期限平均缩短至5个工作日;
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理顺“大文化”、经济开发区、部分事业单位及横店镇城市管理体制;
东义融合、城区横店一体化机制不断健全。推进国有资产整合重组,组建城投、交投集团。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18%,比2011年提高0.15个百分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市科技孵化中心入孵企业14家。新增授权专利9541件;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11项;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4件、省名牌产品26只;
成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和总体城市设计取得阶段性成果,“多规融合”体系扎实推进;
迎宾大道以西区域与横店镇区已批及在编控规覆盖率达80%;
完成户外广告、给水排污等多个专项规划编制。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基本完成,黉门广场、江滨景观带等

成为城市新亮点。全面启动城区风貌提升工作,完成人民路等23条主干道综合提升改造,新建停车位1269个,城区空闲地清理利用121处;
实行城区环卫保洁“一把扫帚”机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投用公共自行车6600辆;
治堵保畅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列金华市首位。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南马、巍山、歌山、千祥等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启动修编,农村建房实行带图审批。打造精品村40个;
218影视旅游、东阳江山水生态、三宅古建文化等8条精品线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农房连片改造项目260个,改造农民住房1.2万户。创建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17个。获评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连续两年获评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胜市。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杭温高铁、金甬铁路、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获工可批复;
横店通用航空机场一期加快推进;
37省道、40省道改建进展顺利,东永高速、画南下线、怀万线建成通车;
完成公路“白改黑”65.5公里。市第二垃圾填埋场一期和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建成投运。水利工程共投入15.7亿元,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1座、山塘整治174座、灌区渠系改造335.3公里;
市第二自来水厂一期及管道工程建成投用。新建、扩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9座,电网容量实现翻番。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网开工建设。新建重点公共区域WIFI热点4646个。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治污拆违立说立行。完成废塑、电镀、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关停污染企业780家。完成市污水处理公司、横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试运行;
建成城镇污水管网252公里。完善“河长制”,全面消灭垃圾河、黑臭河和全流域劣Ⅴ类水质,两江流域Ⅲ类水比例持续提高,获省“五水共治”优秀县(市“大禹鼎”。“拆违建、促转型”深入推进,拆除违法建筑1053.6万平方米、“三改”1693.4万平方米,分别占金华市下达任务的260%、294%,709个自然村(小区通过市级“无违建”验收。国土卫片执法违法耕占比降至4.9%。
大气防治重拳出击。大气治理“十大行动”全面开展。建立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完成磁性行业“煤改气”整治企业83家、炉窑247条,拆除烟囱116条;
整治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562台;
在省内率先实行全区域全时段黄标车禁行,淘汰黄标车12612辆。渣土车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扎实开展,城乡烟花爆竹“双禁”成效明显。通过清洁生产阶段性审核验收企业80家;
建成公共充电桩80个。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2.3%。
生态建设全域推进。深入开展“四边三化”和森林城镇、村庄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村庄11个,完成平原绿化3.2万亩。理顺绿化管理机制,创新森林消防工作,“森林东阳”建设成效

显著,森林覆盖率达59.3%,成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5个、绿色社区2个。积极倡导生态节地葬法,新建生态公墓630处。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东阳二中、开发区初中等重大项目建设。创建省一、二级特色示范高中6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15所,建成塑胶运动场93个、体艺馆19个,食堂改造40个。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前茅,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多元化办医体系初步形成,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增强,成为省级卫生强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管理县成功“摘帽”。完成市体育馆主体工程,体育设施普遍向社会开放;
“横店马拉松”知名度不断提升;
荣获“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等称号,成为省体育强市。中国木雕博物馆建成开馆,卢宅保护利用项目一期顺利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建、管、用、育”一体化。蔡宅等8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虎鹿镇、李宅村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工青妇、人民武装、双拥、民宗、侨台、外事、地方志、气象、供销、残疾人、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保障惠及全民。财政民生支出达205.3亿元,占市公共财政支出的78.4%,基本完成历年十大民生实事。新增就业7.1万人、再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
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8%,基本实现社

会保障全覆盖。在省内率先实施城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制度;
建成社保卡“就诊一卡通”系统。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现象全面消除。建成安置房24万平方米,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得到有效保障。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4.1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6家。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六五”普法成效明显,市、镇、村三级法律顾问体系基本建成;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成立金华市首家社区矫正工作协会。突出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975家,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委托管理试点扎实推进,连续两年列金华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处非”工作依法有序推进,企业欠薪处置、食品药品监管、信访维稳等工作有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员密集场所动态视频、监测探头全覆盖,连续保持命案和五类恶性案件100%侦破率。社会应急管理进一步创新,组建应急联动队伍40余支。成功夺得“平安银鼎”。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积极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680件。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等制度不断健全,被评为金华市依法行政优秀县市。设立市政府顾问团,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加强与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

人士的沟通联系。
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等制度有效落实,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效改善。“8890”便民服务平台高效运行。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和机关单位办公用房清理落实,“三公”经费比2012年下降58.7%。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影响,精准施策补短板,狠抓落实促发展,基本实现了全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和9.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金华市前列。
稳增长调结构。完成工业转型升级等5个“十三五”配套规划编制。成立企业帮扶办,出台企业减负担、优环境政策,加大技改奖补力度,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3.9%。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横店影视产权交易中心获批,文创体验中心建成,腾讯众创空间落户横店。抓改革增活力。完成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产业转升机构组建等143项改革事项。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成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注册企业1952家、个体工商户8092户。土地使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抓整治优环境。以治水、治污、拆违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环境革命;
横店城市风貌综合提升工作受到省委领导肯定。成功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惠民生促和谐。

建立无房户、危房户数据库,实行宅基地指标单列、“一户一核”制度。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基本建设投入机制等改革措施落地。分级诊疗体系和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影像和心电诊断数据实现互认共享。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建立基层治理“四个平台”;
圆满完成G20峰会安保工作。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东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东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更不能忽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度不高,平台建设仍需持续发力;
城乡规划总体滞后,城区风貌提升和集镇建设受限较多,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空间不足;
体制机制性瓶颈仍未完全破解,改革举措落地较难;
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潜在隐患较多,社会维稳大局面临新的挑战;
少数干部担当意识弱化、执行力不强,“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市加快赶超发展、实现争先晋位的关键时期。根据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

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八八战略”和“走在前列、共建金华”总要求,坚持赶超发展主基调,坚定转型升级不动摇,着力强化“城区横店一体化、影视旅游全域化”双引擎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影视旅游名城、经济文化强市、生态宜居东阳”,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东阳打下坚实基础。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扛起使命,赶超发展,让东阳综合实力更强。坚定不移抓好经济工作,致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打造“实力东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8%、15%、20%以上,增速和总量跨入全省县市上游行列。推动金融生态优化和融资创新,争创省特色金融强市,力争2021年末贷款余额达1000亿元,股份制企业达110家,上市12家、新三板挂牌30家,直接融资比例达40%以上。大力实施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引进特别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3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家,争取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2-3家、五十亿级企业3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进入全省“工业强市”行列。
——扛起使命,赶超发展,让东阳发展质量更优。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力打造“活力东阳”。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

主导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构筑“5+5+5”先进制造业体系。巩固扩大影视产业先发优势,到2021年实验区年营业总收入达370亿元,致力打造“引不走永不落幕的影视之都、影视各要素的集散地和总枢纽”。做深做透“旅游+”文章,力争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深化建筑业招商和营改增工作,到2021年建筑业年总产值达3000亿元,加快向“建筑强市”跨越发展。推动木雕红木产业规范提升,到2021年规上总产值达60亿元,“买红木到东阳”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加快专业市场集群转型提升、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进入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市第一方阵。
——扛起使命,赶超发展,让东阳城乡环境更美。坚定不移打好环境革命攻坚战,全力打造“美丽东阳”。深入推进城区风貌提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扎实开展小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镇村风貌。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廊道”建设,加快“三铁一机一高”等重大项目建设,致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建设“美丽城防”,打造两江“清水走廊”,全市水系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
深入推进“双城双创”三年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大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扛起使命,赶超发展,让东阳人民生活更好。坚定不移加大

民生投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力打造“幸福东阳”。大力支持创业促进就业,新增就业4.8万人。认真实施收入翻番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争取由制度全覆盖扩展到人群全覆盖。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布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造浙中最重要的医疗中心之一;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打造“健康东阳”,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以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打造“平安东阳”。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食品安全市、省双拥模范城。
三、2017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外部需求持续低迷;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扛起使命,致力赶超发展,坚定不移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积极推进“三条廊道”建设,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5%,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以上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增长
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信心,聚焦实业,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机制促招商。做好“梧桐引鸟”文章,充实市镇两级“项目库、招商库、土地库”,完善“招商专员”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乡情招商”、“精准招商”和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加强与复星集团等知名东商的战略合作,吸引更多在外东阳人的智力、资本和项目回归,争取引进内资52亿元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6亿元以上。举办首届世界东阳人大会。深化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主动接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抓项目扩投资。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社会民生类建设项目,保持政府投资适度规模,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9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完善“三包四联”、分类管理等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着力破解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难题,推动金甬铁路、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杭温高铁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稳健扩大投资。
优服务增信心。做好“精准养鸟”文章,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方式,

修订完善经济政策,提高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绩效;
设立政府产业基金,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企业走访帮扶活动,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提振信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力防范化解“两链”风险,扎实开展企业分类帮扶,高效运作好政府转贷资金,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
重挖潜强保障。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入,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成股改12家、上市2家、挂牌25家。整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平台投融资能力。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垦造耕地1800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5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150亩,城镇低效用地开工950亩。竣工投运110千伏金宅变,开工建设110千伏后岑山变和湖溪变。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网建设。
(二致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素质持续提升。
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好“整治赶鸟”文章,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和“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大整大治行动,淘汰清退一批落后产能、僵尸企业。做好“腾笼换鸟”文章,深入开展企业亩产税收清理规范,推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腾退提升一批低效企业。坚持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强磁性电子等主导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壮大千祥箱包、歌山渔具等特色产

业。提升主平台能级,推动经济开发区和横店电子产业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园区;
继续开展老工业园区(区块改造提升,加快微创园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各2家,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以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重点技改、两化融合项目80项,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以上。推进重点行业“机器换人”,承办省磁性材料行业现场会。建立“三名”企业培育库,培育百亿企业1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小升规”45家、“个转企”280家;
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只、浙江名牌2只;
重视“企二代”、“创二代”培养,提升企业家素质。
扶持壮大影视文化旅游业。推进全产业链招商,依托腾讯众创空间,大力招引泛娱乐企业,打开实验区发展新空间。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全程服务,引导更多企业进入上市和高新企业行列;
加快推进影视产业园建设,推动影视企业实质性落地。鼓励外景基地多样化、全域化发展,丰富拍摄场景资源。拓展剧本创作交易和电影审片业务。加强“横漂”管理服务,办好横店影视节。高质量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与影视文化、木雕红木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梦上海”、卢宅、东白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丰富影视游体验功能,提升木雕红木游内涵品质,补长生态休闲游发展短板,培育民宿等新兴业态。支持花园村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力争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以上。
转型提升建筑业。继续做好建筑业招商和营改增工作,促进建筑

企业和项目经理回归。加快建材集采平台建设,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支持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提升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能力。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融资行为,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进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施工,抢占住房装修市场,推动东阳木雕古建走向全国市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00亿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5亿美元,争创“鲁班奖”1只、省级文明标化工地40只。
规范提升木雕红木产业。打造东永二线、后葛线“红木走廊”,完善木雕小镇建设。推进木材交易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筹建中国(东阳家具研究院。引导木雕红木市场差异化经营、错位化发展,办好第十二届东博会和第三届红博会。继续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推广联盟标准,建立诚信“黑名单”,重视宣传营销,提升产品质量和行业美誉度,完成木雕红木企业“小升规”23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持传承创新、跨界融合,鼓励精品创作。
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红椿巷等核心商务区,提升商业街区特色品位。完善白云专业市场集群配套,加快综合物流园项目前期工作;
推动国际汽车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银泰百货、浙中奥特莱斯。开展城区农贸市场“双体系”建设,改造集镇农贸市场2家。建成市中心粮库三期。积极培育品牌展会,举办各类展会20个以上,办好第九届休闲购物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农村电商网点55家。促进外贸平稳增长,推进进口

木材转关转检。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万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家。组建镇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争创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水库除险加固2座、山塘整治14座、农田渠系改造40公里、高效节水灌溉改造2000亩,争创省首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风貌同步提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宜居的生活环境。
打造美丽城镇。加快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城市总体设计和重要板块设计,编制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完成迎宾大道以西区域控规全覆盖。高起点、高标准谋划“高铁新城”建设,致力打造城区横店一体化核心。继续开展城区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中山路、汉宁路等道路改造,打通环城东路等断头路;
建设慢行系统7条;
推进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加快南山森林公园建设,实施南大门广场改造。大力推进拆围透绿和空闲地利用,建设塔脚小区等10个以上街心公园,提升节庆广场等8个区块绿化。

抓好“城中村”改造。深化精品严管街创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力争取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启动老东中体育馆和老东二中停车场建设,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继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全市镇区控规全覆盖,打造“一镇一公园、一镇一慢道、一镇一街景”,提升洁化、序化、绿化、美化水平。深化横店小城市培育,巩固城市风貌综合提升成果,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打造“中国横店”“浙江首个不夜城”。加快推进南马、巍山、歌山、千祥等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和中心镇培育项目建设,支持画水镇争创金华市级中心镇、湖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鼓励引导虎鹿、东阳江、马宅、佐村、三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更新完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大力推广“东阳民居”,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办好乡村休闲旅游节,打造产业植入示范村10个、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争创省、市级农家乐集聚村各1个。深化农村环境革命,坚持“拆改并重”,实现“三整一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自然村全覆盖,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6个。扎实开展治危拆违行动,完成农村D级危房和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解决无房户危房户居住问题。大力实施“双城双创”三年绿化行动,平原绿化造林1.2万亩以上,建成珍贵彩色林3.8万亩以上,完成8条市级精品线和18条镇级精品线建设,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好基础。继续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着力提升城乡联通水平,完成

37省道、40省道改建工程,启动39省道改建工程和南上湖至郭宅公路建设。实施省(县道“白改黑”56.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22公里、大中修74.4公里,新增农村港湾式停靠站100个。
深化环境治理。持之以恒抓治水,力争两江全流域基本达到Ⅲ类水体。完成市污水处理公司四期土建工程,完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推进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继续开展城区“六类”服务业水污染整治。完成城区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9口水塘治理。建成巍山、南马、画水三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镇级截污率达85%以上。实施南江、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四大工程建设。清淤河道79公里、池塘552口。治理农村河道30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县项目区主体工程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改善20个村8000人的饮水条件。坚持不懈抓治气,深化大气治理“十大行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推进开发区集中供热,启动横店热电“低排放”改造,巩固扩大“双禁”成果,严格黄标车区域限行,强化扬尘长效治理,全面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建设化工行业泄漏检测修复体系,深入开展重污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力争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金华前列。加大力度抓治土,扎实推进“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推行危险废物分级管理;
加快对关停企业潜在污染场地和持久性污染源的排查治理。启动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深化“三改一拆”,力争拆除违法建筑180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改造80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4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80万平方米,争创“基本无违建市”。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享和谐幸福生活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办好本次大会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普惠性、均等化、可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众创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推行大病医保商业补充保险市级统筹,全面推广医保按病种支付。启动市民卡工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三星级照料中心20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动工建设市救助站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推进精准扶贫,扶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增收,完成农民素质培训6800人次;
继续实行下山移民脱贫。加强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完成市公共租赁住房(一期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通过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评估验收。加快巍山二小、南市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齐学前教育短板,鼓励东阳中学特色优质发展,继续整合优化中职教育资源。支持广厦建设学院、横店影视学院提升发展和花园外国语学校建设。拓展教育云应用。开工建设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做好江北综合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加快推进市民活动中心建设,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个;
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成市体育馆,启动游泳馆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培育提升“横店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促进体育健康产业发展。

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广电、邮政、科普、气象、档案、地方志等社会事业,进一步抓好国防动员、民宗、人防、统计、侨台、外事、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化解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四个平台”建设,实行“三调联动”,推进“两网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推进基层民主自治。狠抓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加大涉众犯罪打击力度,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推进“信用东阳”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诫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餐桌治理三年行动,完善可追溯机制,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管控,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争创省食品安全市。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深化“平安东阳”创建,争取十二连冠夺金鼎。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设网上政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力建设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

法性审查。开展“一主两配”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社会特约监督员队伍,全面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管。
坚持为民执政,打造“民本政府”。认真办理和落实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对重点建议提案实行市政府领导领办下的部门承办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网上政府建设,推行“淘宝式”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政务服务网向镇村延伸。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完善窗口办事一次性书面告知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规范中介机构管理。继续办好《行风热线》、《每周聚焦》、《市民问政》等栏目。
坚持科学理政,打造“高效政府”。围绕锻造“东阳铁军”,正确处理“不作为与不乱为”“规范运作与提升效能”“谨慎用权与不敢担当”“倾心服务与审批管理”的关系,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建设,做到“敢担当、愿奉献、有作为”。健全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跟踪督查,确保政令畅通、落实到位。健全行政问责和容错免责机制,加大奖勤惩庸治散力度,着力破解“中梗阻”,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争创一流的强大合力。
坚持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监察、审计等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控。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反“四风”。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贪腐,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新一轮赶超发展的征程已经启航,新的使命担当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东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东阳而努力奋斗!

(广西)2022年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篇6

徐水2022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是激情奋进“十四五”[1]、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开局之年,也是徐水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发展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谋发展,奋发作为勇担当,努力在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当先锋、作表率、走在前,较好完成了区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抓经济促发展,综合实力稳居前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8亿元(不含长城数据),同比增长8.3%,增速全市第一;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4.4亿元,同比增长19.1%,总量全市第二;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5.7%,总量全市第三;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2%,全市第一;
实际利用外资6705万美元,全市第五;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7亿元,同比增长10.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85元、22798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2%。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抓机遇谋长远,协同发展蓄势加速。主动对接北京、全力服务雄安,当好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样板标杆。全年共引进北京项目10个,总投资33.4亿元。容易、安大两条建材通道建成通车,公路驿站主体完工;
“油气氢”合建站完成验收,百辆级氢能重卡投运,规模、里程全球第一;
雄忻高铁、R1线、北三环东延正在积极推进。雄安调蓄库骨料加工系统全部投产,累计供应骨料427万吨。投资8000万元、占地30亩的雄安地下骨灰堂项目正在组织验收。投资7500万元的全国首个零碳交通能源互联项目启动建设。
(三)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更趋合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7.3亿斤。全区现代农业园区8家;
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11家,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
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262家,居全市第一;
甜糯玉米产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承办保定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签约项目23个、金额45亿元。持续壮大以长城、巨力、风帆、东方雨虹、百度等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我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铭锐汽车、雅果食品等15个技改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科畅电气、北奥特车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5家,总数达91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总数达
60家;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总数达766家。新增规上服务业6家,总数达16家。全区年纳税超亿元企业6家,超千万元企业36家,超百万元企业183家。
(四)提品质促更新,城乡面貌持续改观。13个乡镇、107个村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化东市场、北上关、迎宾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改

15个控制性详规,麒麟店村庄规划作为省级试点在全省推广。投资2.6亿元的西外环南段工程进场施工,投资1亿元的双丰大街、文化路、聚源大街北延项目加快推进。投资3500万元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装配式建筑31.1万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5.2万平方米。新建8个公共停车场、3740个停车泊位。建成15个口袋公园、2个省级园林小区,刘伶醉厂区获评省园林式单位,生态公园、刘伶公园分别获评省四星级、三星级公园。我区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验收。投资3500万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6.5公里;
新增3条公交线路,城乡公交一体化日趋完善。完成6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河道垃圾清理实现市场化运营。投资8.27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35.6万人具备通水条件,完成率112.3%。推进“厕所革命”[3],累计改厕1.5万座。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护项目,更新输水管道22公里,直接受益人口11.5万。(五)重管控严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周调度、月点评”,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洗城净天、洁净徐水等专项治理行动。坚持“精准治污”,落实“一厂一策”,395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
坚持“科学治污”,增设空气监测站90个、高清禁烧探头10个,启用智慧化监控平台、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环境违法查处能力显著增强。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43天,同比增长31天,空气质量“退后十”[4]工作受到省生态环境厅表扬。扎实推进河道“清五乱”[5]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5万方,封堵非法排污口17处,“黑臭水体”“纳污坑塘”实现动态清零。投资4亿元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项目、2.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9800万元的供水管网二期项目全部完工,瀑河水质应急保障工程投入使用,全年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3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为20年来最好水平。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胡春华来我区调研,对瀑河生态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六)守初心谋福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贯彻全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精神,出台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和尊师重教系列举措,与山东杜郎口中学、西安铁一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严格落实“双减”[6]政策,实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投资2.2亿元的日新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360个;
投资1760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6所。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1+X”[7]试点加快建设,完成7个证书专业鉴定。高考成绩名列前茅,118名学生被“双一流”[8]大学录取,“强基计划”[9]上线人数893人。我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完成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工程,丰富刘伶公园、瀑河公园等场所健身功能,实现城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长城汽车马拉松激情开跑。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完成二甲评审验收,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签订远程诊疗协议,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开展补贴性培训9126人次、社会性培训7763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97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发放低保补贴1680万元,特困金1323万元,医保参保补贴2600万元。
(七)增活力育主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12345”[10]政务服务热线改革,全年受理群众诉求16711条,办结率99%。深化“放管服”[11]改革,完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立318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站。实施预约办理、网上办理、邮寄办理和双休日“不打烊”等服务举措,办理跨区域业务150件。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12],加快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年引进项目124个,总投资334.2亿元;
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8个,当年完成投资51.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29%。组织政企早餐会6次,精

准破解难题,共谋发展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放企业贷款60.7亿元,为78家企业办理贷款展期。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146家,总数达4万家,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八)防风险解难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常态化核酸检测,落实“四早”[13]要求,压实“四方责任”[14],加强“八支队伍”[15]建设,严格重点人员排查,逐一落实管控措施;
全面推进疫苗接种,构筑全民免疫屏障,18岁以上首针接种率达94%。投资2亿元启动看守所、拘留所建设;
投资1000万元,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61个;
投资600万元,建成安大线、容易线交通信号灯和电子抓拍系统。全年打掉涉恶犯罪团伙18个、网络诈骗团伙6个,破获刑事案件1468起,刑事拘留924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区公安分局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处理重点欠薪案件13起,解决拖欠工资2092万元。强化安全生产“双控”[16]机制建设,开展有限空间、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园区。晨阳集团司法重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午集团平稳运营。食药安全、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防灾减灾、退役军人、妇女儿童、帮残助残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打造法治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件、政协提案45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徐水正在以昂扬的姿态,不断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

动能,各项决策部署在徐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老干部,向驻徐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徐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有问题和短板。城市建设与我区经济体量、交通区位不匹配,规划设计滞后,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标性建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需求。20项民生实事有5项未完成,其中4项正在推进,1项因环保政策和供热市场形势变化延期启动。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在全市排名也不理想。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金融风险潜在隐患不容忽视。少数干部担当拼搏精神不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依然存在,隐形变异“四风”[17]问题还没有完全杜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掩盖、不回避,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关键一年,也是徐水加速奔跑、实现突破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区委三届三次全会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四个深刻认识”[18]“六个走在全市前列”[19]和“八个坚持、八个稳步提升”[20]的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全市现阶段凝心聚力、赶超跨越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区发挥区位

优势、打造协同保障高地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遵循。新的一年,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抵御各种风险,聚精会神抓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工作主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抗疫情、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防风险各项工作,讲政治、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奋力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区、美丽徐水,在推进全市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中当先锋、作表率、走在前,当好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样板标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其他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区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11258”总体要求[21]和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工作主线,以“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为总抓手。在以下七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上聚焦聚力:
(一)紧密链接、协同发展,壮大经济“新实力”。围绕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与保定市主城区相辉映、与雄安新区相联动的现代化徐水。
一是承接北京资源疏解。借全市打造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势,引进北京医疗合作资源,提升我区医疗水平。引进投资9亿元、占地300

亩的普洛斯现代智慧物流园项目,形成覆盖京津冀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投资5.4亿元、占地34.6亩的城市奥特莱斯购物广场项目,辐射带动高端消费。
二是服务雄安项目建设。做好60万千瓦雄安调蓄库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启动南水北调雄安干渠工程。维护好环雄安林带建设成果。落实雄安新区防洪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投资6亿元的瀑河下游防洪工程前期工作。服务保障好安大、容易两条建材通道正常运行。配合做好雄忻高铁、R1线、雄安西外环、保定市北三环东延建设工作。
三是衔接主城区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保定市主城区“一主三副、两轴两带、四区多点”[22]布局,南部片区聚焦硬核科技新城建设;
西部片区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与高新区实现产业联动、融合、错位、互补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创新进步、产业升级,打造发展“新能级”。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现代商贸物流、都市农业五个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
一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三带、四区、五集群、六基地”[23]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以神农、德力、雅果、凯年等企业为代表,利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创新资源,大力发展甜玉米、净菜、果蔬等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市级龙头企业达12家;
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01万亩。加快推进投资1.4亿元的仿野生中药材数字农业溯源基地、投资1.1亿元的玖田家中央厨房智慧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二是巩固工业经济实力。保持工业经济全市第一阵营,夯实汽车及零部件、吊索具、物探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基础,持续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

加快工业产业聚集发展。投资2.2亿元在开发区规划建设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满足企业轻投资、轻建设需求。确保投资21亿元的长城汽车精工零部件项目及投资20亿元的年产30万套新能源电池包项目年内主体完工,全力支持“坦克”等三款高端车型年内在徐水下线。支持总投资15.5亿元的佳瑞兆业、东方雨虹、诺博橡胶、长鑫机械等20个技改项目完工。力争总投资17.7亿元的太行毛纺、德力食品等10个城区中小企业园项目年内开工。全年争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101家;
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3家,总数达到17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
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高端化、专业化服务业,加快提升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中介等行业竞争力。支持投资4.3亿元的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项目年内运营,推进投资5.2亿元的德力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投资1亿元的蜂网智慧物流平台、投资6000万元的亿鸿科技5G通信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三)聚力改革、精准服务,打造环境“新高地”。围绕建设顺心徐水、服务徐水、开放徐水,优化市场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一是做优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跨区域通办”改革升级版,探索“容缺审批”[25]等机制。政府出资130万元为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实现企业登记注册“零成本”。设立“信易贷”平台[26]徐水站,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行“定制保姆”服务模式,扩大帮办、代办范围。不断提高“一窗式受理”“一次不跑”办理率,年内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不少于600个、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70%、简易事项即来即办。
二是做好企业服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

家早餐会,建立“会见-交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靠前服务、了解需求、解决困难。财政出资1600万元设立工业技改升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27]专项奖励资金。深化政银企对接,扩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包联面,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改革,一号响应、一线通办,让群众和企业一个电话就能反映问题、解决诉求。
三是做大开放格局。依托长城汽车专业招商团队,年内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举办4次招商推介会。以打造“保定·中国汽车城”为牵引,谋划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一流开放示范区。围绕“医车电数游”[28]不断延链、补链,积极承接高端科研产品转化、生产。年内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新开工市以上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50亿元。
(四)优化功能、宜居宜业,绽放城市“新颜值”。深入落实“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核心要求,聚焦“十个一”[29]项目建设,跑出徐水加速度。
一是畅通城市路网。投资3.5亿元完成刘伶路、巨力路、振兴路、盛源大街、城内大街改造提升工程;
投资3200万元完成纬四路、经十五街、经十七街建设。投资4700万元的园区三街年内进场施工,力争西外环南段、文化路、双丰大街、聚源大街北延工程年内主体竣工。加快推进永兴路、宏兴路、华龙路、晨阳大街、聚源大街等主干路优化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谋划推进城内大街南延、晨阳大街南延、宏兴路东延项目。
二是优化城区功能。投资1700万元提升10个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对条件成熟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投资7500万元启动高林营110千伏输变电工

程,确保年内开工。投资158万元新建5座城市公厕。新增900个公共停车位,建成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缓解停车难问题。投资3.3亿元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30]发展战略。
三是提升城区品质。对城市进行整体设计,打造鲜明的徐水城市风貌。围绕“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目标,大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形成有组织、有层次的城市景观绿化。投资2350万元建成郊野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友好公园。新建12个口袋公园,加快启动城东植物园建设。实施美丽徐水示范工程,创建1个美丽街区、2条精品街道。启动瀑河城区段提升改造项目,打造富有徐水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带,扮靓徐水“新容颜”。
(五)聚焦民生、统筹发展,共享品质“新生活”。建设教育强区、美丽徐水,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一是提升教育水平。加快推进教育工程建设,投资4000万元完成徐水一中综合楼改建;
投资3.9亿元的第三中学、投资6000万元的第三幼儿园年内主体完工;
投资1600万元改造提升5个农村学校;
改扩建3所乡镇幼儿园;
投资1.35亿元实施职教中心改造提升项目;
投资3200万元为13所农村学校安装塑胶跑道。持续做好与山东杜郎口中学、西安铁一中帮扶对接工作,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让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
二是发展文化事业。投资2.5亿元承办好保定市第五届文旅发大会,以大午温泉酒店为主会场,高标准打造瀑河水库生态公园、长城汽车工业旅游区、凯年果树盆艺示范基地、刘伶醉工艺旅游示范区、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五个观摩点。投资2300万元实施博物馆展陈项目。打造1座涵盖藏书、阅读、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旗舰书院,建设3座智慧城市书房。

三是改善医疗条件。加强与北京知名三甲医院交流合作,推动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三级创建工作。投资6000万元实施疾控中心扩建项目。投资2400万元实施人民医院优化提升项目。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四医”联动[31],让医改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力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投入2100万元对困难群众医保缴费进行分类资助,投入3000万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投资8000万元新建一家养老机构,力争年内开工。
五是守住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区、乡、村三级网络,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巩固专项斗争成果,深化平安城市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稳妥推进债务化解,推动金融领域健康发展。
(六)巩固基础、全面振兴,建设现代“新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32]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保障范围,积极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四个不摘”[33],投入3000万元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各项保障政

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力,提高农村就业水平,统筹用好公益岗位,确保脱贫人口年收入增幅高于农村人均水平。
二是促进农业发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产量连年增长,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强化“菜篮子”首长负责制,持续壮大以甜糯玉米、西红柿为主的传统产业,培育“两品一标”[34],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10个以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投入376万元支持扩大生猪产能、改进饲养方式,巩固畜禽养殖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推进乡村治理。健全“五位一体”[35]村级组织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1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投资5000万元续建19.3公里四好农村路,投资2000万元对两条农村班线进行公交一体化改造。完成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任务。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试点,探索实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每个乡镇完成5至10宗宅基地审批,力争排名全市第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造“口”字型经济带,力争所有村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七)精准管控、科学治污,开创环保“新局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环保铁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让天蓝、水清、景美成为生活新常态。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巩固“双代”[36]成果,保障天然气、电力、型煤供应,严禁散煤使用。遏制“双高”[37]项目盲目发展,尽快实现能耗“双控”[38]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将“三线”[39]硬性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
二是强化大气管控。深化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重

点领域治理,全天候全区域开展禁烧、禁放。加大重点区域应急响应管控力度,投资1080万元实施扬尘污染智慧化治理项目;
投资160万元构建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平台。开展涉气产业集群排查和分类治理,巩固重点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加快发展绿色运输,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汽车,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全力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助力保定市空气质量“退后十”工作。
三是提升水质环境。统筹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推进“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做好白洋淀常态化补水,城区污水厂二期尽快投入使用,投资4795万元实施瀑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确保安全度汛、水质达标。持续开展河道“清五乱”、“纳污坑塘”“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行动,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
四是守护土壤安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行动,鼓励绿化公司参与荒山荒坡造林,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强化农业面源、涉重金属企业等污染源头防控。保持受污染耕地和地块100%安全利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对政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必须勇担历史重任,埋头苦干实干,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加强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40],坚定“四个自信”[41],做到“两个维护”[42],坚定忠诚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开展

工作、解决问题、应对风险的能力。深化法治徐水建设,推动“八五”普法[43]工作落地见效,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根基。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牢记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建设好人民满意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
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推进自我革命,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守好廉洁从政的政治底线,压实拒腐防变的纪律红线,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厉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树牢忠诚干净、务实担当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强大执行力,当好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样板标杆,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徐水人民的满意答卷!【名词解释】
1.“十四五”: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小巨人”企业:指极具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培育其快速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行业中或本区域的“小巨人”。
3.“厕所革命”: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

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4.“退后十”:指河北省各城市空气质量退出全国排名后十位。5.“清五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排。
6.“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7.“1+X”: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8.“双一流”: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9.“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指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10.“12345”: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3.“四早”:指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
14.“四方责任”:指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15.“八支队伍”:指核酸检测队伍、核酸采样队伍、流行病学调查队伍、隔离观察队伍、消毒消杀队伍、社区(农村)防控队伍、健康教育队伍、医疗救治队伍。
16.“双控”: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17.“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8.“四个深刻认识”:即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趋势、深刻认识保定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正在加速

崛起、深刻认识我区的发展优势。
19.“六个走在全市前列”:即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走在全市前列、在统筹推动服务保障雄安建设与举旗合作上走在全市前列、在提升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上走在全市前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上走在全市前列。
20.“八个坚持、八个稳步提升”: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稳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坚持项目第一支撑,稳步提升发展后劲;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稳步提升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坚持精细化城市建管,稳步提升城区新颜值;
坚持兴农富民目标,稳步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稳步提升生态环保成效;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稳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1.“11258”总体要求: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1”以坚持人民至上为统领,“1”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主线,“2”以服务北京、联动雄安和推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为两个抓手,“5”加快建设“五个保定”,“8”全力打造“八个高地”。
22.“一主三副、两轴两带、四区多点”:“一主三副”指以保定市区为全市发展核心与增长极,打造涿州、高碑店、定州三大次中心城市。“两轴两带”指涿保定先进制造发展轴、雄保阜协调开放发展轴、张保沧旅游商贸发展带和西部山前绿色休闲发展带。“四区”指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太行生态涵养区、临京战略协同区和特色经济示范区;
“多点”指多个节点城市,支持全域均衡发展。

23.“三带、四区、五集群、六基地”:“三带”指环京津、环雄安、环保定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
“四区”指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观光旅游区、农副产品保障区、三产融合先行区。“五集群”指甜糯玉米生产集群、农产品加工集群、优质畜牧集群、设施蔬菜集群、休闲农业集群,“六基地”指种禽推繁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设施果蔬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生态康养基地。
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主要是形容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25.“容缺审批”:指业务申请人在办理行政审批业务时,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缺少部分非主要材料或非主要材料需要完善,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所缺材料,即可先予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26.“信易贷”平台:全称“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枢纽,广泛归集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自主填报信息、相关监管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等,推动“政、银、企”信息互通和共享应用,结合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开发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打造覆盖全国、兼容地方、涵盖多种融资服务模式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信易贷”全国推广。
27.“揭榜挂帅”:指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28.“医车电数游”:指生命健康产业、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特色的汽车产业、电力智造产业、数据服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29.“十个一”:指一个鲜明的县城风貌和建筑风格定位,一个优美天际线,

一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组成的生态公园体系,一条美丽风景大道,一条滨水景观带,一个城市“会客厅”,一个高品质中心商务区,一组地标公共建筑,一系列由公共文化中心和高水平学校、医院等构成的优质公共服务,一个精细化管理平台。
30.“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31.“四医”联动:指医疗、医保、医药、医价联动改革。32.“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33.“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34.“两品一标”: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35.“五位一体”:指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综合服务站、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组成的农村基层治理架构。
36.“双代”:指气代煤、电代煤。37.“双高”:指高耗能、高排放。38.“双控”:指控制总量、控制强度。
39.“三线”:指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0.“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41.“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2.“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3.“八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