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2篇
【篇1】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摘要】从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的二十多年中,老干部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各级党政机关也对老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离休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情况的出现,党政机关在老干部管理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新形势;老干部;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以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这一规定为老干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从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的二十多年中,老干部管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各级党政机关也对老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离休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情况的出现,党政机关在老干部管理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提出加强党政机关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一些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
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认识,这是二十多年老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只有各级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老干部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好。因此,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老干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今天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才能加深对广大老干部的感情;
只有充分认识到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觉性;
只有正确认识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了解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推动老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其中有一些刚刚走上领导岗位,他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离退休干部工作,对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不了解、不熟悉,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各级领导应将老干部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把老干部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应亲自过问老干部工作,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沟通思想,倾听意见,建立党委主要领导联系老干部的制度,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还应注意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对老干部工作的协调作用,指导有关部门做好老干部工作。
【篇2】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动真情、创新招、求实效努力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政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调动职工积极和搞活企业的重要举措。我局通过宣传和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职工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但通过具体实施政务公开,也发现不少实际问题,下面就我单位政务公开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 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公开”工作没有引起部分行政领导的足够重视,工作落实难,甚至有一阵风走形势的势态现象,对政务公开工作不论是领导职工群众,还是工会干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疑虑,出现部分领导怕公开,职工群众对政务公开产生怀疑这种脱节局面。
(二)是政务公开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务公开工作广泛性不足,还存在很大局限;
是公开的内容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是公开形式单一,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职工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足,参政意识差。特别是黄河基层职工多年的“皇粮”生活,一元化领导,职工群众被动工作。有的根本不考虑政务,简单认为是领导的事,工会的工作,职工参政只是形式。
二、 针对以上问题就作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谈几点建议
(一) 要切实加强党组织统一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求真务实,突出重点。
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加强各项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组织纪检、监察、工会等有单位密切配合,由以上及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办公室。并对公开内容按与哪个部门有关,哪个部门要负责到底的原则,认真落实有关公开工作。政务公开开展之初,无论是领导、职工群众,还是工会干部,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和疑虑,这就更需要我们把工作宣传好,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统一认识工作,做实才能消除误解和疑虑。政务公开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能走形式,刮政策风和弄虚作假问题的发生。内容要突出,与本单位联系密切的重点,突出黄河防汛、防洪工程建设与经济工作这个主题,突出本单位发展前景及管理中的难点和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讲实情,真公开,联系当前产业经济政策,不断发展向黄河产业经济、工程管理领域延伸和发展,把民主测评干部、测评结果与干部使用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才第一,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干部竞争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特别是工程施工,以及业务招待费使用等都要通过职工代表会形式进行定期公开。
(二) 实行政务公开,要与坚持完善职工代表会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实行政务公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的过程,实行政务公开,使单位的职工对本单位运行与发展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是实现民主监管形式的拓展、充实和完善,使当前产生经济改革得到顺利进行,加强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会议内容、形式、程序、责任制度及时地充实到以职工代表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之中,这是坚持完善职工代表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政务公开成果的需要,二者是统一体。
(三)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坚持”,把握“五个环节”
政务公开的目的是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在实行政务公开的同时,要做到“三个坚持”,即:一是要坚持政务公开,要为促进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是否能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政务公开不是象公开所指的让人明白就完事,而是正确把握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方向,着眼于利用公开内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制度改革并以持续发展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政务公开。二是政务公开要坚持职工代表会为基本载体,即通过政务公开进一步促进职代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但实际操作中还要改进原有职代会的一些呆板做法和单一形式,注意探索新途径,充实新内容,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政务公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别情况,把单位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把职工关心的热点找出来加以总结改进,加强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握“五个环节”主要是一把握公开完整性环节,就是除国家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和商业秘密,都要公开,但要防止公开的随意性;
二把握针对性环节,即对当前制约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和影响职工积极性的问题与廉政建设关系密切的问题,要首先有针对性地公开解决;
三把握合法性,确定公开的内容是要以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依据,不能违法违规;
四把握公开的科学性,政务公开程序必须科学严谨、合理,即要有依据又要公开标准,承办部门最终要公开结果。五把握民主性环节,即在广泛动员职工参与,重视职工,特别是职工代表的素质培训,增强其使命感和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能力。
(四)政务公开工作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职工代表、职工群众实行民主监督与行政领导正确行使权力的关系。推行政务公开对行政行使权力会形成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但这种制约与监督本身是对行政领导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支持和保护。因此推行政务公开即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职工尊重和支持行政领导,依法正确行使职权,自觉服从统一指挥。二是处理好维护职工物质利益与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关系,二者互相兼顾,否则职工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意识偏差,就难以正确调动积极性。三是处理好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信息时代,一些涉及单位发展的商业秘密尤为重要,一旦公开给单位的经济利益将会带来巨大损失。
总之,政务公开工作只有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并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单位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才能消除误解,使政务公开真正推行开来,以更好地为各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收到预期效果。
(四)畅通多种渠道全面公开。在公开的形式上,坚持多种渠道全面公开,突出实效,方便群众。一是抓硬件设施。在窗口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大型滚动屏和公告栏,将涉及面广、时效性长、内容较固定的政务信息事项予以公开。二是抓电子政务。不断完善改版红盾信息网,设置“政务公开”、“办事指南”、“行政公告”、“红黑榜”、“一周消费投诉排行”、 “工商注册基本信息查询”等多个专栏,全面整合资源,为公众提供多种查询手段。三是抓媒体宣传。建立新闻宣传制度,开展“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影响力巨大的新闻媒体,在宣传工商工作、树立队伍形象的同时,将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予以公开。四是不断拓展其他有效的公开形式,如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十件实事,涉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引导帮扶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等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向群众制发政府信息公开手册和便民卡、推行听证制度等。
(五)创新服务方式亲民便民。我们在贯彻机制、严守程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新颖有效、亲民便民的服务方式,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渗透于工商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编发《武汉城市圈投资信息参考》。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充分发挥现有登记注册资料和数据的作用,在经济专家学者和成功企业家的帮助下,编辑出版了四期《武汉城市圈投资信息参考》,对全市10多万户企业“生老病死”的动态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布“投资信息参考”,披露各行各业市场主体的此消彼长,刊载于武汉红盾信息网和《武汉工商》杂志,对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布,为广大投资者、创业人提供参考;
二是开展“工商开放日”活动。今年5月,在全系统举办以“红盾在身边,服务零距离”为主题的工商“开放日”活动,邀请居民、村民、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工、12315联络站、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法制办等方面代表参加活动, 大大拉近了与管理对象的距离,树立了创新、亲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工商队伍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领导和干部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存在一些片面的观念:有的把信息公开简单的看成消息公开,而没有从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扩大开放的层面认识这项工作;
有的从局部利益出发,害怕搞公开工作会使部门和个人失权失利,办事受约束,态度消极;
少数干部对此存在畏难情绪,怕麻烦,怕增加工作量。
(二)工作缺乏长效性。部分同志没有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个别单位只为了上级检查而被动应付。由于工作主动性的缺乏,导致公开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新的政策措施出台了,旧的内容却长时间在公告栏和网站上没作更换,群众无法及时获知更新信息。
(三)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但由于实际日常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数量很大,工作中难免有所疏漏,由此,针对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要尽快妥善解决。
(四)有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及条例,都明确了公开权利人的权利、政府机关的公开义务及范围等,却缺乏对公开权利人的合理约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曾遇到申请人不作具体针对性的申请,而申请公开某时段、某类信息集合的政府信息,造成受理工作上的被动。
(五)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难。政府信息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形式和必然要求,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转变职能作风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施行,下一步,公开的力度必将更大,领域更为广泛,如何处理好公开与保密之间的关系,既要加大公开力度,又要守好保密防线,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三、工作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化思想认识。
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局域网上将国家、省、市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文件规定进行广泛传阅,提高工作认识和责任意识。同时,结合工商工作实际,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题培训,尤其要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内容,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及程序,使开展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现实意义深入人心,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夯实基础。
(二)继续优化工作程序,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公开审核制度。对日常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法制部门在对文件内容把关审核的同时,加注“是否主动公开”的意见,由分管领导审定;
明确各部门对所拟文件定期梳理、公开的职责;
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行政许可事项设立、取消以及办理程序的变动,要明确负责更新的责任人,保证及时更新。二是制定并完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方式、时限、职责。
(三)定期开展评议监督活动,责任追究到底。系统内部要自上而下地强化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年初早部署,平时勤检查,年终结硬账,使评议工作常规化。同时,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评议监督力度,以督促公开落实到位,定时组织群众代表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及规范性进行民主评议及测评,并将评议结果通报,对敷衍塞责的严肃批评,限期整改;
对造成恶劣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正确指导实践。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更广泛领域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课题将不断出现。要紧随形势要求,结合工商职能,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为依法行政、透明行政、高效廉洁行政的有力推手,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及时研究学习新的政策法规,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理论水平,正确指导实践工作。
二、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
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持久性的工作,各级领导要充分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将政务公开看作负担和“紧箍咒”的错误观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公开就是监督、就是诚信、就是效率的新观念,切实增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全面掌握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增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主动性,花大力气在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程序设计、流程处理、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做到工作有组织、有落实、有监督、有整改、有促进,实现由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的转变,形成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政务氛围。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统一领导、办公室具体负责、业务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政务公开工作合力。办公室作为政务公开工作日常管理部门,要带头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协调各部门做好政务公开各有关事项,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其他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做好公开事项的提供、发布,把政务公开要求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必须走制度化建设的道路,从管好“权、钱、人”入手,在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监督方式、考核奖惩等方面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执行机制,以制度为载体,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监督网络,完善监督机制,推动政务公开取得实效。如制定政务公开目录,明确和细化公开的事项、范围、时限、途径和责任部门;
完善政策公开,及时公开已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决策;
完善执行公开,及时公开为纳税人、为基层单位办事的政策依据、管理制度、程序办法、办理时限和结果;
完善服务公开,及时公开与纳税人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政务活动;
拓宽公开形式,使之走多元化道路;
扩展公开层面,强化内外监督力量;
明确考核办法,强化职责分工,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工作评估;
深化责任追究,对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责任不落实、处理问题不得力造成工作失误的要予以追究、处理。通过建立制度、完善制度、落实制度,确保政务公开每项工作、每项措施都落到实处,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刚性与规范性。
(三)进一步完善内容,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
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正确理解政务公开内涵和范畴,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公开办事的依据和程序以方便群众办事;
公开办事的结果以显示公平、公正;
公开重大事项的决策以便于群众参与讨论、献计献策;
公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群众参与监督,使政务公开的范围更加广泛和全面。对内公开内容要围绕“人、财、物、事”等重点事项进行明确细化,逐步由公开内部工作要求拓展到对重大决策以及事权、财权和用人权等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公开和监督,如公开工作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违纪案件查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任免、交流、民主测评、考核、奖惩等情况,凡是行政管理权运行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事项,只要不涉及秘密,都应公开。对外公开内容要改变过去仅停留在公布联系方式、公布便民服务措施、公开一般化的管理事务等低层次公开的情况,拓展到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和规范,把公开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办实事、为纳税人优质服务结合起来,增加和充实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及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情况。总之,凡是对外公开的具体内容及项目都应按要求予以全面公开,并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形式,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本着便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参与、便于群众监督、便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创新公开方式,既要灵活多样,又要实用有效。从设立公开栏、发放小册子,逐渐发展为网上公开、网上审批、电子政务等高科技手段,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有利监督的目的。充分运用和融合现有资源,大力发挥网络系统信息量大、更新快捷、查询便捷、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的优势,将其作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完善、充实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和行政管理系统政务公开版块,定期登载各类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信息动态等,推行网上答疑、网上受理投诉举报,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发挥信息系统在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中的核心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监督,促进政务公开的落实。
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内外监督,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在内部建立政务公开的监督体系,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督查工作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等方法,加强对内部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的督查,加强对政务公开落实情况的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力求做到事事有跟踪、件件有落实。在外部建立政务公开的社会监督体系,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广泛接纳群众对开展政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和投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政务公开评议制度,以民主评议促进政务公开;
邀请有关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人士为政务公开工作的特邀监察员,采取明查暗访、定期例会、电话征求意见等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