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永多文秘网!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8 22:1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4篇

第一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思政课建设创新情况

太原工业学院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31号文件)印发以来,太原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吴刚、院长霍世平、党委副书记李国臣先后两次深入思政部就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座谈。思政课老师认真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力求把握精神到位、查摆问题到位、积极创新,提高自我,发挥思政理论课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梳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和31号文件印发以来,我院思政课建设创新情况,整理为以下工作案例。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角色扮演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

“纲要”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优点: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近代史理论功底,且乐于接受有趣的教学方法。不足:理论功底不扎实,尚未形成体系,部分教学内容与初高中历史内容存在重复,传统授课难以调动学生新的学习热情。

◆ 教学流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主题。角色扮演法要求教师开展活动之前,应预先确定活动主题。解释主题中所表现出的故事,探讨故事中的冲突,进而说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扮演。例如,围绕“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确定了三个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的主题:①逼蒋抗日前的最后一次蒋张谈话;
②“兵谏”过程;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划分小组。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推进:第一阶段,小组划分的初步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各小组的基本信息,例如,所选主题,构成人数,男女比例等。第二阶段,小组划分的完善阶段。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信息,及时调整小组成员,力争达到小组成员划分与主题内容相适应的最佳状况。第三阶段,小组划分的最后落实阶段。根据各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综合把握,适当微调,完成小组划分。

3、明确细节。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小组围绕活动主题,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剧本,确定表演时间,合理分工,安排角色与职责,确定表演方案。准备道具,设计舞台以及走位,形成初步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需要认真落实评委会成员与评定标准。现实证明,注重细节和坚持原则,使“纲要”课表演活动产生了许多出人意料的成果。例如,“长征”主题表演活动中,学生原创的剧本,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
“西安事变”主题表演活动中,学生手中所拿的自制仿真武器,制作之精良,外形之逼真,让在场的所有同学都为之折服;
“国共第二次合作”主题表演活动中,评委会客观、公正、幽默、准确的评价给台上的演员与台下的“观众”都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

(二)中期表演。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要为整个活动做一个精彩的开场,营造表演氛围。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随时为“罢演”、“断演”、“跑题”等意外状况,做好“急救” 准备。活动即将完成时,教师要在保持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做好完美的收尾工作。教师在整个表演活动中,应合理诠释好活动“救火员”的含义。此时,“演员”则根据剧本编排,按照剧情,进入舞台,开始角色扮演,再现教学内容。

(三)后期分析与提升。表演活动结束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开展以下工作:第一,走出活动情境,与评委会成员,联系史实,回顾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第二,讨论扮演中各个角色突出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总结经验,引发学生思考与热烈的讨论,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 教学反思

1、不应只设定一个主题内容。同一历史事件中建立多种主题内容,会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相对宽松的氛围和更多选择的余地。

2、仔细研究主题。所选主题是否具有合适的时间范围,所选主题是否具有适中的难度,所选主题是否具有合理的主题情节。

3、解释教学目的。学生只有在了解教学目的涉及的若干细节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好地完成彼此之间的配合,诠释活动的主题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反复斟酌细节。例如,活动场地是否适合在教室内进行;
活动时间长短是否适宜;
小组划分是否适中,道具、场景布置是否合理;
学生在活动中需要承受多大压力;
活动中拍摄的录像是否可以公开评价;
评定标准是否公平、准确、客观;
活动结束后,能否引起学生热烈讨论等。

5、严格审核剧本创作的真实性与原创性,杜绝一切网络抄袭现象。

6、教师参与程度应严格把控。仅限于外围指导。在表演过程中,最忌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不停地打断整个表演过程,进行纠正。或者教师要求“观众”随时对表演进行高声评论,干扰表演的正常进行。

7、宏观衡量评定标准是否合理。其中包括:评委会成员的人数,评定的具体标准,评价的用语与方式,学生的承受能力等。应允许学生参与并制定出他们真正认可和喜欢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8、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避免出现任何偏激的评价结果。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点评时,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措辞委婉,鼓励为主,尽量避免造成学生挫败心理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优质教学共享资源建设

“原理”课理论性较强较难懂,如何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难题。开展“原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旨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将“原理”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一)收集整理和制作资料,完成网站主体框架的搭建工作

1、进行“原理”课优质教学共享资源网的整体设计和版块设置,搭建网站的主体框架。

2、收集整理网站基本资源的材料。结合2015年最新版教材,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整理完成课程全部的电子教案;
精心设计制作各章的多媒体课件;
完成课程概述、教学团队介绍等教学基本资源的整理。

3、收集整理网站拓展资源的材料。(1)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包括各章的哲理漫画和图片,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2)整理各章的历史资料和要点知识;
(3)收集案例资源,进行案例资源库建设。(4)进行试题库建设。收集历年真题,组织教师整理模拟试题和各章作业习题的答案。(5)设计实践活动主题和实践活动方案设计。(6)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创作反映哲学原理的哲理漫画;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体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些哲学原理收集资料、制作课件,选出小组学生代表进行演讲。(7)收集整理哲人名言。包括中国古代、西方古代名人名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同志重要论述节选,毛泽东、邓小平、胡景涛、江泽民、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节选。(8)整理参考文献。(9)收集整理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前沿文章。

(二)补充教学资源,完善网站制作的相关资料

1、补充完善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1)补充基本资源。修改补充和完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历年真题、模拟试题、作业习题、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2)补充拓展资源。修改补充和完善案例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哲理启迪和哲理名言、历史资料、要点知识、理论前沿等内容。

2、将相关课程资料转换成上传网页所需格式

将相关课程资料转换成上传网页所需的.swf格式和flash等格式。

(三)上传资料,建成“原理”课优质教学共享资源网

完成“原理”课优质教学共享资源网的建设,网站内容涵盖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基本资源包括课程概述、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拓展资源。指反映“原理”课程特点,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的辅助资源。具体包括:

(1)完善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整理上传105个案例资料。(2)图片资源。整理上传345张哲理漫画和图片,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3)视频资源。收集上传103集视频资料。(4)哲理启迪和哲理名言。收集上传了8篇古今中外哲人名言和革命家政治家的重要论述节选。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西方古代名人名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同志重要论述节选;
毛泽东同志重要论述节选;
邓小平同志重要论述节选;
胡景涛同志重要论述节选;
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节选;
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节选。(5)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包括45个历史资料、135个要点解析。(6)试题库系统和作业系统。包括17套历年真题、13套模拟试题、8章的作业习题。(7)实践教学。包括学生创作专题、演讲专题、社会实践3个部分。上传学生创作的172幅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哲理漫画,精选学生演讲制作的26个课件。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3个主题和10个设计题目。(8)理论前沿。根据形势政策和学科理论的发展,补充了理论前沿的相关内容。(9)友情链接。链接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百家讲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求是网,供学生在线学习。

原理”课优质教学共享资源网的建设,针对我院思政课中理论性最强、最抽象深奥的“原理”课没有优质教学共享资源的实际情况,填补空白。学生可以在线查询、学习、创作,参与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运用flash、视频、哲理漫画、图片、PPT、哲理故事等来表现,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的需要。

2017年6月14日

第二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2、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学日志、课堂教学日志的双日志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

3、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座谈会内容及时整理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整改。

4、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每学期二次的公开示范课,培训教师、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建设。

通过上述制度、措施的深化落实,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教学方法的革新。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时、教材符合标准

学院针对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开设的5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论》、《形势与政策》分别由擅长个专业方向的专职教师担任。思政部主任张晓萨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主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秘书朱旭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贾立珊副教授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教研室主任王楠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程,专职教师菅建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我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程课时总计超过140学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选用上,我院严格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教参资料;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和陕西省教育厅统编的教材进行教学。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富有特色

(一)教学改革

每学期开学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均组织教师从两方面做好备课工作。一是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国家关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保证把国家相关精神准确传达给学生;
二是认真研讨思政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织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开展开课前的说课、评课工作;
各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在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国际、国内实际,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我院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特色兼具。

积极提倡以学生满意度和课堂笑声、掌声及辩论声为思政课课堂效果依据,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用于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资料片、爱国主义电影、反映大学生生活、友情与爱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视频资料。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院思政部组织学生进行了全校性的以“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同时,在学院组织的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由思政教研室主任王楠带来的精彩一课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思政教师的风采。

(二)以科研促教学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研促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研究。在2013年中申报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季羡林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继续申报了其余两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在学院党委的关心、指导下,通过马列部教师的辛勤努力,狠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明显效果。

(一)促进了校园和谐。建校以来,校园和谐稳定,各民族学生团结无间,无一起重大恶性事件发生,

(二)爱祖国、爱人民。学生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回报社会,坚持中华民族大爱无疆、守望互助的精神。

(三)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各二级学院“青年志愿者”自发到敬老院献爱心、关爱老人,受到广泛赞誉。

(四)积极进步,要求入党。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了学生的思想觉悟,目前,我院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已蔚然成风。这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了极大地帮助,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理论的兴趣,又扩大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和范围。

大量学生党员的发展,对我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他们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我院学生中就树正气、立新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定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五)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行为养成的管理下,我院学生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毕业后在就业单位心态平稳、积极上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不足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中缺乏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还需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上万学生的教学需要。

(二)改进措施

1、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要求,加快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2、充分利用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企业,去部队,进社区,到农村,走向社会。创造性建设校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直观和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201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规划

在深刻总结2013年我院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思政部将继续秉承学校及部门的优良传统,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在原有的建设思路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研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第三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工作报告


火山学校 编
2019年3月25日

火山学校开展特别思政课工作情况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清明节放假前同上一堂特别思政课的紧急通知相关精神,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我校在2019年4月3日下午第一节课在全校班级进行特别思政课教育,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课安排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清明节放假前同上一堂特别思政课的紧急通知相关精神,火山学校定于2019年4月3日下午第一节课开展以“文明祭祖,预防火灾”和“小手拉大手,你我共行动”为主题的特别思政课。
二、上课效果
本次特别思政课以“文明祭祖,预防火灾”和“小手拉大手,你我共行动”为主题,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积极备课。通过思政课达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班级凝聚力。
- 1 -


思政课就是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特色做法
本次特别思政课,我校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我校本次思政课通过专题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游戏活动等形式对思政课进行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反应热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家长反响
本次以“文明祭祖,预防火灾”和“小手拉大手,你我共行动”为主题的特别思政课。除了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外,还通过学生去影响家庭的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小手拉大手,你我共行为的主题。思政课后,家长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支持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学生文明祭祖和预防火灾。



- 2 -


第四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双高”建设新常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探究
摘要】本文探讨在“双高”建设计划指引下,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机协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双高建设;
思政课程;
协同研究
一、“双高”建设综述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1]。
“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二、混合式教学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系统要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建设资源平台,促进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的资源平台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

混合式教学尊重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性知识,为教师增权赋能,同时形成了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督查、教学竞赛、师资培训、慕课、 微课等资源建设制度与机制。精品课程、在线课程、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等往往自成体系,“云课堂”统一记录,获得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各种行为数据,可以使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困惑之处,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使每位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教师主导的三方混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内容源自真实项目,教学过程按照项目开发流程进行;
教学资源借助智慧“云课堂”实现体系化;
融合校企优势资源,打造教育教学平台、工程应用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
“双高”建设计划,明确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此形势下,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塑,研究探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全课程“大思政”协同、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的创新实践,这既是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的现实要求,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落实落细。
高校思政课程肩负着传播思想政治观念的重则,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
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彰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鲜明底色。而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补充,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旨在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育人成效,实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解决思政课程单一的教育形式,以多元化教学开展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进而实现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与构建有助于发挥高校教书育人模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育人模式,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 科学的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全体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有效引领课程思政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以学生为本和贴近学生,深入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立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成长需求,引领课程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潘燕老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该文从理论上做出了大量贡献,但缺乏双高建设计划的时代性和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创新性。

四、结论
“双高”建设计划,明确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即“双高”计划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课程体系的构建,全方位一体化育人创新实践。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有机协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教育部2019-05-29.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党建专项课题立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研究》,课题编号:GZY2019DZ18。



推荐访问:课程 情况 学校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