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目标》读后感
第一篇:《目标》读后感
《目标》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目标》一书,现结合个人感受撰写读后感如下。
一、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以目标为始,以目标为终。
懂得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企业,就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优良与否的第一标准。而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如果不能实现利润的增长和资产的增值,都将是毫无意义的。本书定名为《目标》,也是在反复强调“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但是,纵观整个故事,这个概念被包含在寻找“瓶颈”也就是“制约因素”的过程中。因为,只有抓住了不断变化的制约因素,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就是小说中说的“有效产出”,并根据TOC五步法形成“持续性改善”,企业的目标才能够达成,所以说,企业运行要始终坚持从目标出发,寻求解决根本问题的有效方法,一切瞄准目标,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地以目标为准绳验证方法和途径的精准性,路子才不会走偏。各环节、各流程的工作当然亦是如此,先确定并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总目标就一步步达成。
二、木桶短板原理——抓住制约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应该是我们提高解决问题效率必须遵守的原则。本书自始至终都在寻找“贺比”,那个始终制约有效产出的瓶颈,这越来越像我们熟悉的木桶原理——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盛水量的大小。短板,就是制约因素。
我公司的制约因素在哪里呢?当然是运销。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销售是龙头”的重要性。出口不畅通,生产就要梗阻,企业各环节就要失调。那么销售的瓶颈又在哪里呢?当然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标》后半部分也提到,产品同质化出现后,罗哥他们在保证质量不输同行的基础上,以快速的出货率赢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更加通过科学严谨的大数据信息化处理,争取到了最大的客户柏恩赛的订单。为什么?这就是服务的理念,营销的理念!微观地说,这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着想;宏观地说,这就是争取市场、攻城掠地的方法。我们现在的营销工作可能方法显得落后笨拙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助力我们的销售工作呢?那样我们就不仅仅具有对市场及时正确的研判分析,还具备现代企业管理下搏击市场的强大力量。
三、格局决定出路——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就像钟纳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你确定机器人提高生产力了吗”,一般得到的答案是“那一定是肯定的”,但是经过后来的故事我们发现,看似常规的答案确实错误的,问题在哪里?就是没有把这样看似高科技化的生产工具放到整个生产线上去考虑,它和上下游流水线的生产力水平配比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正发挥它的生产能力和潜力?如果它的生产力水平没有适应了现有的生产关系,它是不是就被大大地浪费了或者反而制约了原有的生产力了?这也就是钟纳所说的要的是整个生产线上的“平衡流动,而不是产能”。
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必须从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和高度理解、贯彻,特别是我们在面对基层工作人员和普通职工的时候,有时候信息的不对等会让基层的干部职工对上层信息产生误解,特别像劳资、后勤、工团等群众组织等等,必须及时向职工宣传讲解有关政策信息,如果不能帮助他们全面、客观地理解政策信息,就会发生舆论危机、信访矛盾等等问题。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能力。
四、企业拼的就是经营之道——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懂一些经济常识
读完整本书,我很庆幸自己大学学了会计学专业,这本书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比如关于库存的问题。通常意义上,库存都是作为资产计入成本,而书中后半部分却提出“库存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负债”的新论调。经过于现在仍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的探讨,大家确定现在在各个企业中,库存确实依然计入资产,但本主题出这样的问题之后,我觉得“已经变成成品”的库存,应该可以理解为负债,因为它成为成品的那一瞬间,只要它没有变现,对于制造方来说,他就已经不再产生新的价值,而是可以进行使用价值的转换了,成品库存越少,才对企业越有利。
当然,半成品不论是在生产线上还是在库房里依然还是计入资产。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我们不论在什么专业上都应该懂一些经济学的常识、工商管理的常识,随着企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不能再只是凭着直觉去办事,凭着通用做法去办事。在以利润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今天,包括国有企业内的公司、矿、厂的“一把手”,都应该更趋向于是搞经营的出身,或者必须懂经营、懂市场、钻研经营之道,不论之前是搞生产的、搞政工的等等,只有具备经营意识、市场意识才有可能带好一个实体取得竞争力,越来越好。
五、寻求发掘常识中的智慧——思想上遇到瓶颈的时候不妨换个心情
在一开始寻求解决生产环节不协调的方法时,罗哥勉为其难地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野外生存。在通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因为队伍排列组合和在火柴游戏中模拟生产流程引发的思考,都成为罗哥寻找瓶颈“贺比”,甚至是理顺管理问题的灵感来源。包括故事后期女儿给他“打个小鼓”让队伍步调一致的建议,不管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是书中有一句话却有一定的道理,“当最终的答案浮现时,不过是普通常识罢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理解的爱岗敬业,不光是人在岗位上,心更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只要你用心在谋事,也许生活中的点滴也会给你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很多工作方法和难题的答案可能就在处理其他事情的不经意间出现了。甚至有的时候思考问题出现了瓶颈,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不妨试着放松神经,换种心情,或者睡个好觉,往往第二天就会有一种更好的方案。
以上就是我对《目标》一书浅显的认识。因为对本书读得还不够细致,一些看法可能不太到位,也可能会有偏差,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目标》读后感
《目标》读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饶有趣味的读完了高德拉特博士的着作《目标》,此书以小说的形式,说明如何运用近乎常识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整部着作通俗易懂又意味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的。
《目标》中的钟纳教授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厂子罗哥启示,让他自己寻找事物的本来机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力挽狂澜、工厂扭亏为盈,罗哥及同事不但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职位上有了晋升。
《目标》一书中对传统的制造业一些概念和一些绩效的衡量标准有了颠覆性的定义。这些定义紧紧与公司的目标相关。
本书首先给出了公司的最根本的目标:赚钱。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在公司运营的时候,却经常被一些其他的目标所干扰,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成立公司的初衷。比如,制造业最经常说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些目标最公司来说,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若以此来作为衡量公司的标准,则往往造成公司报表很好看,但公司实际上却不赚钱的现象。
有了衡量指标和统一的认识,罗哥团队开始反思工厂的管理,找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工厂一直注重效率,而局部的效率提高,对工厂的有效产出并没有贡献,比如机器人的使用,使局部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单位成本降低,但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再比如: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厂,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等等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制造业的“金科玉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真理。钟纳博士给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每个工厂都并存两种现象。一个现象就是“依存关系”,另一个现象就是“统计波动”。
所谓“依存关系”就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一个工序或一串工序完成后,另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后面的工序依赖前面的工序。
“统计波动”:某一类信息我们无法精确的预估,只能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不同结果也就有出入,也就属于统计上的波动。在有了这些概念后,罗哥开始将相关理论与工厂的实际相结合,以寻求工厂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陪儿子进行远足的过程中,罗哥负责带队,通过观察队伍的行进速度,罗哥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与队伍中速度最慢的人。若此人在队伍中间,则队伍的长度会被无限拉长。因此,罗哥想出一个好的主意,把行动最慢的孩子贺比放到了队伍最前端,并让其他同学分担他的负重,最后队伍顺利到达露营地点。
由此,罗哥想到限制工厂有效产出的是工厂里的瓶颈工序。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何寻找工厂的瓶颈。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最终工厂确定了两个主要的瓶颈工序。
其中一个发现让人深思:如果瓶颈工序,停工一个小时,其影响效果等同于工厂停工一个小时。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可是居然很多人都会忽略。
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明了一个没有深奥原理的常识。此书不但让人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让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世界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机理,而内在的秩序和机理往往很简单,我们抓住了事物的内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如在文章的最后,升为事业部主管的罗哥对未来工作担心忐忑,不知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的时候,想到其实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回答以下用那个该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所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秩序和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事物的很多本质是想通的,正如钟纳教授虽然是物理专家,虽然没有在工厂呆过,可是通过对其内在的了解,对工作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不要迷信所谓的“真理”。真理总是被不断发现,不断被推倒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企业管理有不少“金科玉律”,可是这些金科玉律真的都是合理的吗?真的都适应你们公司的情况吗?
一切行动的准则都应该从目标出发,而不是死守所谓的“真理”。
再次,事物是永恒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时刻审视已有的规章制度是否适应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若不适应要尽快调整。
最后,时时刻刻牢记企业的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不要在激烈的竞争或纷乱的市场中,背离企业的目标。人生也是如此,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衷,不要在浮躁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第三篇:《目标》读后感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20090556李西
《目标》读后感
在何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艾利﹒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标》一书,感触良多,受益匪浅。《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高德拉特博士以小说为载体,抛弃晦涩难懂的语言,用通俗的文字,向读者阐明了简单有效的企业管理知识。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工厂厂长,他管理着一家本该运营良好的工厂,因为他们有技术,采购了能买到的最好的数控机床,有机器人,还有完善的电脑系统;他们有一批好员工,和工会的关系也不错;他们需要的材料都不是问题,市场也确实需要他们的产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厂,却因为效益太差面临被事业部主管关闭的威胁。在罗哥的老师钟纳的帮助下,罗哥找到所有企业的基本目标,即赚钱,所谓采购的成本效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等都不是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罗哥下决心扭亏为盈,保住工厂。钟纳告诉罗哥用一套新的方法衡量工厂是否具有生产力,这套方法包括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这三个指标。罗哥和同事们将工厂的所有活动都归结到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钟纳还告诉罗哥,生产过程中并存着“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两个现象,对工厂有重大影响。在和儿子大卫远足的过程中,罗哥得到一些启示,明白了限制企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后来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两个现象。于是罗哥在和工厂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找出瓶颈,挖尽瓶颈的潜能,平衡流量而非产能,取得了小小的胜利。后来,由于太专注于瓶颈资
源,导致非瓶颈资源的脱节,罗哥和同事们进行了多项改革,最终使工厂成为事业部,甚至全行业顶尖的工厂,而罗哥本人也得到升迁,成为事业部的主管。在上任之前,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主管,管理好整个事业部,他和同事总结之前扭亏为盈的经验,并将之概括成流程步骤。他还明白到一个主管需要的管理能力,即是能回答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整部小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脉络分明,有危机,有冲突,有矛盾,也有峰回路转的起伏,使人爱不释手。读完这本小说,我感触较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不见得是正确的。在会计中,我们用了一整套看似很完善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运营状况,从我们开始学习会计起,这套体系便被奉为金科玉律,没有人怀疑它的准确性。但是书中,钟纳用了三个不同于会计体系的指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来支撑企业管理的目标。这三个指标涵盖了企业现有资产及运营活动中的所有项目。书中的事业部管理者一直强调低成本,我们也很乐于相信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而成本升高则会损失利润,但是小说却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就算减少生产的批量,某些工序需要增加准备时间,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貌似增加了成本,但事实上却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另外,我们一直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因为它为企业所有,并与其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书中却将之化为债务,细想之下这种观点很有道理。所以,这本书颠覆了很多我们本以为是真理的观点,它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有别于当代主流思想的观点。
其次,很多复杂的事情,可以用简单的常识来解决,或者说,常识其实并不平常。在企
业中,我们为部门,为团队,甚至为个人定下了很多目标: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材料、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员工工资福利、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等等。其实,企业的目标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就是盈利,就是赚钱!而这个,是我们普通大众都明白的普通的道理。其他如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等不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罢了。另
外,在小说的最后几节中,罗哥苦苦寻找管理者需要的能力,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管理者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归根结底,企业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事情,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各种各样的能力,都不过回归了常识。可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擅长的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弄得更复杂,缺乏用常识管理企业,还有人生的勇气。在书中,罗哥自己也承认,如果解决方案,那些基于常识的简单的解决方案不是自己苦思冥想得出来的,他绝对不会也不敢将之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这便是我们性格和能力中的缺陷所在,同时也引发我以下第三点的思考。
再次,老师钟纳教导罗哥的方式,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让罗哥自己思考并得出答案。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著名的指导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我想钟纳是个睿智的老师,他通过这种方式,授之以渔,让罗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真正地有自己的思考,真正地明白问题的实质,使之在以后的问题前能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答案。另外,由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都那么简单,归于常识,罗哥自己也承认,要是钟纳简单地给出答案,他未必敢将之付诸实践。所以钟纳是个睿智的老师,他知道问题在哪里,他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更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反观当代中国的教育,大多是填鸭式的,老师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答案背下来,在考试的时候填上去,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分数,则是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工具。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大多数中国的学生拘泥于课本,缺乏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也缺乏创新。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最后,我欣赏小说中人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方式。小说还有一条暗线,是罗哥和他妻子的婚姻,也随着工厂的命运在起伏。一开始,由于罗哥的工厂运营效率不高,罗哥一心扑在工作上,忽视了家庭,妻子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前几次,妻子对罗哥的爽约持宽容态度,很理解他的工作,看得出妻子对罗哥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罗哥长时
间的忽视,妻子无法忍受并离家出走,呆在娘家不愿回家。在这种情况下,罗哥并没有因为妻子的不理解而发怒,相反,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真诚向妻子道歉,许以改进的承诺。在妻子仍不愿回家时,他没有放弃,而是给了她更多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我欣赏这样的沟通方式,夫妻之间彼此尊重,没有哪方无理取闹,也没有哪方强词夺理。人与人就应该这样相处。另外,在工厂里,罗哥也和他的下属相处愉快。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厂长,而要求他的下属完全听命于他,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工厂扭亏为盈。
总言之,《目标》是一本很有价值,很值得一读的书。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绝不仅限于以上四点。我相信,在我进入职场,参加工作的时候,它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第四篇:《目标》读后感
《目
标》读
后
感
可能是跟自己的专业性质有关,从毕业到初入职场的这段期间,我开始慢慢去读一些管理类的书籍,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来到亿森,读书会给每一位员工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个月的读书内容都和管理息息相关,在如此之多的管理书籍中,《目标》这本书给自己的印象尤为深刻,令自己感触颇多。
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该书作者竟然是以色列一名物理学家高德拉特所著。是的,他不是一名管理学家,但是他却有着管理学家一样的思想和头脑。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做不想做。文中他以小说的手法,描写了罗哥如何用三个月的时间,让一个长期处于亏本状态的工厂扭亏为盈的故事。
一、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去找到目标。当罗哥向钟纳寻求解决工厂困境的时候,没进过一天工厂的物理学家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知道做事的方向,接着才会想到如何去做事。而且,在行动中,要时常对照目标,以免偏离方向。
二、学会有效地沟通甚是重要。钟纳在引导罗哥解决问题时,一直以提问的方式不停地问罗哥,引导他找到解决办法。这样比直接将
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所遇到抵抗少的多。而且,沟通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很复杂。当我来到亿森后发现,许多同事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别。有时候,对于同一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讨论某些事情的时候,大家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十分讲究的。
三、看了这本书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管理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矛盾。在公司各部门都认为把各自所有环节做到最好,那么企业的整体必然会有最大的改进。而在这本书里主人公罗哥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把企业视为一个系统,只有通力合作整个系统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否则,单单靠各自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各扫门前雪”是产生不了多大效益的,企业如何集中利用有限资源,把有限资源用在整个系统最重要的地方,以求最大的效益是很关键的。
只有公司每个部门的员工了解公司的总目标,并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做出适应变化的反应,减少内耗,通力合作,亿森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美好!客户服务部XX第五篇:目标
读后感
目标
读后感
高德拉特(EliyahuM.Tolerate)所著的《目标》一书是由教我们《运营管理》的教授推荐的,目标
读后感。我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完了。
这本书是讲关于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主要介绍制约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就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是用的是小说体。因此,里面没有什么理论性的框框,读起来也觉得有趣,也易于理解。
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罗哥,如何在一个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出了挽救工厂的办法,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
混乱的生产秩序,较高的生产成本,较长的交货周期等问题,是工厂的通玻制约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我们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从这本书获得的启发远大于该理论的应用效果本身。
一、找到目标。当罗哥向钟纳寻求解决工厂困境的时候,这个没进过一天工厂的物理学家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么?其实,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目标的,有了目标才知道做事的方向,接着才会想到如何去做事。而且,在行动中,要时常对照目标,以免偏离方向。所以,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找到了目标,也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二、保持清醒的头脑,会停下来思考。罗哥的工厂每天都在赶生产,赶着交货。他们每一批都延迟了,而先生产哪批货就要看哪个领导来催和谁的嗓门大了。他每天都在现场跑来跑去,按照上级的指示监督工人加班生产。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都是如此。直到事业部的部长给了他一个期限——三个月,如果不能扭亏为盈,就要关掉工厂。他这才停下来,仔细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问题。
他早该思考了,只是平时已经被麻痹了。尤其是,没有什么比关闭工厂能让他感受到危机的来临了。想想,我们平时不也常遇到这种“温水煮青蛙”的事情吗,罗哥还好,领导给了他三个月时间去改变。而现实中,有很多时候,就是在你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被淘汰掉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当你去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的英语不过关,直接被毙掉了,读后感《目标
读后感》。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会停下来思考。
三、改革需要管理层的支持。这点其实我早已经知道了。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下。如果罗哥不是厂长,这个改革如何推行?这个厂子还有救吗?就像清末的戊戌变法,光绪虽然支持改革,但是,他不当权埃慈禧太后把他软禁起来,戊戌变法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在书末的附录里也提到,很多企业的领导在发现这本书很不错后,就发给员工每人一本。为什么?因为欧美的工会在工厂里权利很大,如果想推行改革的话,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
四、转变思维。文中提到了对于成本的不同概念。作者的意思是
说,只有将产品生产出来,并交给客户,这才算赚了钱。对于瓶颈处的生产延误一小时,就是整个生产系统延误一小时。这时,瓶颈的实际成本应该“是整个系统的总营运费用除以瓶颈的生产时数”,而不是用成本会计法所计算的单个工序的生产成本。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很简单,对于营销、销售部门的“顾客至上”原则,在生产系统中根本不适用,因为生产系统只追求生产的规模效益以降低单件产品的成本。现代化的制造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在增加顾客价值的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作者也提到了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分批生产,分批发货。这样,分批生产降低了自己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和半成品库存,缩短了待料的非增值时间。而分批发货则降低了客户的原材料库存,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五、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改革之前,罗哥每天都加班,处理这生产的问题,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都没了。就在其为如何挽救工厂而发愁的时候,妻子离家出走了。这样一来,工作和家庭都给罗哥带来很大的压力。问题就在罗哥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他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都占用了该用于生活的时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相处。而在改革后,罗哥都不用操心生产的问题了,因为一切的生产活动都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他再也不用加班了,也就有了生活的时间了。妻子也回来了,一家人又团聚了。如果罗哥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早一步进行改革,也就不会出现家庭问题了。
六、学会沟通。物理学家钟纳在引导罗哥解决问题时,一直以提问的方式不停地问罗哥,引导他找到解决办法。这在书中被称之为苏格拉底式。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式,这样比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所遇到抵抗少的多。而且,沟通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很复杂。当我来了复旦后,发现理工科背景的我与那些文科背景的同学,在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有时候,对于同一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是需要学习的了。
篇二:《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花了三天时间,饶有趣味的读完了高德拉特博士的着作《目标》,此书以小说的形式,说明如何运用近乎常识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整部着作通俗易懂又意味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的。
《目标》中的钟纳教授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厂子罗哥启示,让他自己寻找事物的本来机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力挽狂澜、工厂扭亏为盈,罗哥及同事不但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职位上有了晋升。
《目标》一书中对传统的制造业一些概念和一些绩效的衡量标准有了颠覆性的定义。这些定义紧紧与公司的目标相关。
本书首先给出了公司的最根本的目标:赚钱。()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在公司运营的时候,却经常被一些其他的目标所干扰,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成立公司的初衷。比如,制造业最经常说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些目标最公司来说,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若以此来作为衡量公司的标准,则往往造成公司报表很好看,但公司实际上却不赚钱的现象。
有了衡量指标和统一的认识,罗哥团队开始反思工厂的管理,找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工厂一直注重效率,而局部的效率提高,对工厂的有效产出并没有贡献,比如机器人的使用,使局部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单位成本降低,但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再比如: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厂,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等等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制造业的“金科玉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真理。钟纳博士给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每个工厂都并存两种现象。一个现象就是“依存关系”,另一个现象就是“统计波动”。
所谓“依存关系”就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一个工序或一串工序完成后,另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后面的工序依赖前面的工序。
“统计波动”:某一类信息我们无法精确的预估,只能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不同结果也就有出入,也就属于统计上的波动。在有了这些概念后,罗哥开始将相关理论与工厂的实际相结合,以寻求工厂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陪儿子进行远足的过程中,罗哥负责带队,通过观察队伍的行进速度,罗哥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与队伍中速度最慢的人。若此人在队伍中间,则队伍的长度会被无限拉长。因此,罗哥想出一个好的主意,把行动最慢的孩子贺比放到了队伍最前端,并让其他同学分担他的负重,最后队伍顺利到达露营地点。
由此,罗哥想到限制工厂有效产出的是工厂里的瓶颈工序。于是
问题就变成:如何寻找工厂的瓶颈。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最终工厂确定了两个主要的瓶颈工序。
其中一个发现让人深思:如果瓶颈工序,停工一个小时,其影响效果等同于工厂停工一个小时。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可是居然很多人都会忽略。
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明了一个没有深奥原理的常识。此书不但让人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让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世界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机理,而内在的秩序和机理往往很简单,我们抓住了事物的内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如在文章的最后,升为事业部主管的罗哥对未来工作担心忐忑,不知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的时候,想到其实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回答以下用那个该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所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秩序和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事物的很多本质是想通的,正如钟纳教授虽然是物理专家,虽然没有在工厂呆过,可是通过对其内在的了解,对工作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不要迷信所谓的.“真理”。真理总是被不断发现,不断被推倒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企业管理有不少“金科玉律”,可是这些金科玉律真的都是合理的吗?真的都适应你们公司的情况吗?一切行动的准则都应该从目标出发,而不是死守所谓的“真理”。
再次,事物是永恒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时刻审视已有的规章制度是否适应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若不适应要尽快调整。
最后,时时刻刻牢记企业的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不要在激烈的竞争或纷乱的市场中,背离企业的目标。人生也是如此,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衷,不要在浮躁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目标》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用小说的形式讲诉了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罗哥在一个物理学家钟纳的点拨下,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出了挽救工厂的办法,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
其实我是一个不爱看小说的人,一直觉得大部分小说又长又有点无聊,但是看这本书却是一下午加一个晚自习就看完了,可以说是不间断的看完的吧,明明是不爱看小说的我为什么会如此反常态的咀嚼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一直给我一种身临其境,不停思考,不停想会如何发展的感觉,最后看完了也颇有感觉。
一开始罗哥的工厂的生产秩序混乱,生产成本高,交货周期长,甚至很少按时交货等各种问题,逼得老板没得办法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三个月情况不能有所改观就关闭这家工厂。罗哥没办法只得竭尽全力试图拯救工厂,但是却没想到和家人越来越远,各方面问题接踵而来。但是在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以前的物理老师,在老师钟纳的点拨下他一步步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一.仔细思考,了解现状。钟钠在匆匆与罗哥交谈过程中,首先就是问他工厂的各方面情况,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问不仅让罗哥明白自己对工厂现状没有好好思考,也让他有了思考和整理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开始了。
二.找到目标。钟钠在上机之前还在问他目标是什么,所以偶然相遇的那次钟钠跟他聊天真正想让他明白的就是企业目标究竟是什么。企业生存下来是需要花钱的,而开创企业就是为了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一个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赚钱。这里面谈到三个方面:有效产出,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存货,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而采购的是我们打算卖出去的东西;营运费用,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
三.找到瓶颈,提高生产。在有了目标之后,仔细思考,认清现状,找到了瓶颈,并且为了提升生产力,便做了亮点:1.绝对不浪费瓶颈的产能;2.减轻瓶颈的负担。
四.持续改善,不断努力。在初有成效之后要做的是绝对不能够懒惰,必须坚持下去,不断改善,让其更加流程化,具体化,标准化,便于执行。
五.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改革之前,罗哥每天都加班,处理这生产的问题,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都没了。就在其为如何挽救工厂而发愁的时候,妻子离家出走了。这样一来,工作和家庭都给罗哥带来很大的压力。问题就在罗哥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他
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都占用了该用于生活的时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很多人往往就是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忽视了家庭,造成了许多家庭的不和甚至最后的破碎,这些都该值得我们重视,也需要我们去调整。其实目标中并没有很好的谈及这块,只是说最后解决了问题,罗哥有时间陪同家人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我觉得家庭应该是每个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块,必须足够重视,就如同瓶颈一样得到重视。
六.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都需要我们思考。小说中罗哥被迫去带小孩的那几段情节里面就谈到了一些生活给他带来的启示,让他有所顿悟,明白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最后我想说,看一本书也许是书一时给我们带来了某种刺激,也
许还谈到了一些我们受用的方法,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时间内给我们的一种冲击,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解成自己,要学会渔而不只是得到鱼。
《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其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因为运营管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制造业,因此《目标》为读者设置一个场景,就是一个频临倒闭的制造业的一个工厂。作为工厂厂长的主人公罗哥正在为了工厂的生存而焦头烂额。这个工厂的主要问题出在生产流程上,产品经常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厂,而且有些定单最长的耽误了差不多六个月,工厂的经营每况愈下,上司给罗哥三个月的期限如果工厂不见好转就要关闭工厂。罗哥在这种情况下想起了他的大学物理教授钟纳,于是打电话向教授请教。在钟纳教师的引导下,罗哥终于抛弃过去单纯把降低成本作为工厂经营目标的错误观念,转而把目标转移到盈利上来。之后,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罗哥发现了工厂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并且找到了解决瓶颈的方法。最后,罗哥挽救了工厂并获得了提拔,并且他原来岌岌可危的家庭生活也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本小说,《目标》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也是相当完整的,主人公的工作和家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小说里的许多人物我们也很容易的就能在身边找到原型,因此读起来相当亲切。当然,《目标》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管理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不是简单的灌输给读者,而是以主人公罗哥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使读者带入其中,与作者互动,有一种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感觉,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者的思想。
一是要辨别真正的常识是什么。书中钟纳教授将问题层层分解,最后我们发现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是我们所知道的常识,但是这些常识却被其他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所掩盖。很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人们往往从定势思维去看一个问题,习惯于人云亦云,无法看出问题真正的起因。书中打破了人们注重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旧观念,提倡应该更关注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而现在大多数企业比以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二是要设定正确的目标。在书中,钟纳向罗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麼?”在书中,工厂的员工很辛苦的工作甚至加班,管理阶层大量的运用正确的企管知识在进行管理,注重提高机器运转率,以大批量生产或采购原料来降低单位成本,节省单位人工成本等等,但是这些看似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正确的做法,却导致了工厂的危机。其原因就在于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错误的,导致了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越做越错。当罗哥在钟纳的帮助下找到了工厂
真正的目标之后,才使得工厂的经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善于发现并打破系统的瓶颈。系统中的瓶颈决定了系统的可能产量,因此要提高系统的产量必须从瓶颈入手。首先,是找出系统的瓶颈,然后充分利用瓶颈,由非瓶颈配合瓶颈,如果在原有的体系里无法进一步对瓶颈进行利用时,就要打破瓶颈,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瓶颈,从而实现持续不断地改善。书中举的例子是生产线上的有形的瓶颈,但是其实瓶颈也可能是无形的,例如原有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或政策等,无形的瓶颈比有形的瓶颈更难以发现,也更需要我们发现。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瓶颈,都是因为长期的习惯惰性形成的,使得人们往往视而不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追求变革创新,努力打破一个个的瓶颈。
四是要有整体观念。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通常习惯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完整的流程拆分为零散的部分,然后分配人员各自负责一部分。这虽然能够使复杂问题容易处理,但是却使得各部分只关注自己的任务,而不了解这一部分工作对全局的意义所在,有时候局部最优的决策反而会影响整体绩效,导致组织内部的冲突。比如保险公司过于注重推销人员对招揽新客户的考核,导致推销人员不注重维护老客户,造成老客户大量流失,反而影响了公司的盈利。
五是要建设优秀的团队。书中的罗哥其实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手下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初,工厂的管理层也是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焦头烂额,大部分的会议都只是处理紧急情况。但是,在罗哥做出了新的决策之后,管理团队虽然有一些疑虑,但是并没有对此进行抵触,而是迅速进行了改革,摆脱了这种情况。之后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各个部门的成员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工厂改革出谋划策,一旦确定方向,就立即付诸行动,最后,当改革成功之后,他们又能够提出各自的继续巩固和完善系统的方向,并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所以,人是最宝贵的资产,一个热爱自己的组织,热爱自己的"工作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反观许多公司变革失败,其原因就在于组织内部成员互相推诿牵制,争夺私利,而不是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
六是要做好沟通。要进行变革进必须得到各个利益群体的支持,所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罗哥为了挽救工厂采取了新的措施,分别争取到了工会、管理人员、上司等的支持,否则他只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扭转局面的。另外,罗哥与妻子茱莉的婚姻危机也是借由沟通而解决的。一开始茱莉抱怨与丈夫聚少离多,后来因为缺少丈夫的关爱而离家出走,直到最后他们加强了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婚姻才得以继续。
我们身边的一些公司确实存在着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
内对员工的考核过于重视完成工作量,却无法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员工们工作负荷很大,整天忙于完成工作量,即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和发展的积累,又无法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虽然表面上工作的成果一年比一年大,但是组织真正的目标却没有完成实现,因为组织的瓶颈不在于具体的工作而在于组织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因此组织的决策者应该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组织目标,改变这种追求单一工作量增长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从而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虽然是写给决策者看的,但是一般读者看完仍然会有所收获,因为《目标》里的思想,不只是能用于生产流程,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同样有着指导意义。现在大家都忙着工作,忙着过日子,有时候往往忘记了生活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目标和工厂不一样,不能只是赚钱,而是要创造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另外,人生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平均分配力量去解决是不行的,而是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瓶颈问题,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影响整个人生进程。解决好人生瓶颈,才能顺利的实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人生目标。
当然,《目标》一书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情节简单、假设前提太多(主人公是厂长、产品不愁销售),为了突出问题而有些脱离实际,也没有涉及生产中其他问题(比如创新、人力资源等),一些思想在现在看来比较落后(比如现在企业更加关注的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利润和现金流),但是瑕不掩瑜,《目标》仍然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篇三:《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目标》读后感(精选多篇)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20140556李西
《目标》读后感
在何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艾利﹒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标》一书,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高德拉特博士以小说为载体,抛弃晦涩难懂的语言,用通俗的文字,向读者阐明了简单有效的企业管理知识。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工厂厂长,他管理着一家本该运营良好的工厂,因为他们有技术,采购了能买到的最好的数控机床,有机器人,还有完善的电脑系统;他们有一批好员工,和工会的关系也不错;他们需要的材料都不是问题,市场也确实需要他们的产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厂,却因为效益太差面临被事业部主管关闭的威胁。在罗哥的老师钟纳的帮助下,罗哥找到所有企业的基本目标,即赚钱,所谓采购的成本效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等都不是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罗哥下决心扭亏为盈,保住工厂。钟纳告诉罗哥用一套新的方法衡量工厂是否具有生产力,这套方法包括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这三个指标。罗哥和同事们将工厂的所有活动都归结到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钟纳还告诉罗哥,生产过程中并存着“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两个现象,对工厂有重大影响。在和儿子大卫远足的过程中,罗哥得到一些启示,明白了限制企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后来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两个现象。于是罗哥在和工厂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找出瓶颈,挖尽瓶颈的潜能,平衡流量而非产能,取得了小小的胜利。后来,由于太专注于瓶颈资源,导致非瓶颈资源的脱节,罗哥和同事们进行了多项改革,最终使工厂成为事业部,甚至全行业顶尖的工厂,而罗哥本人也得到升迁,成为事业部的主管。在上任之前,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主管,管理好整个事业部,他和同事总结之前扭亏为盈的经验,并将之概括成流程步骤。他还明白到一个主管需要的管理能力,即是能回答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整部小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脉络分明,有危机,有冲突,有矛盾,也有峰回路转的起伏,使人爱不释手。读完这本小说,我感触较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不见得是正确的。在会计中,我们用了一整套看似很完善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运营状况,从我们开始学习会计起,这套体系便被奉为金科玉律,没有人怀疑它的准确性。但是书中,钟纳用了三个不同于会计体系的指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来支撑企业管理的目标。
这三个指标涵盖了企业现有资产及运营活动中的所有项目。书中的事业部管理者一直强调低成本,我们也很乐于相信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而成本升高则会损失利润,但是小说却用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就算减少生产的批量,某些工序需要增加准备时间,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貌似增加了成本,但事实上却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另外,我们一直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因为它为企业所有,并与其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书中却将之化为债务,细想之下这种观点很有道理。所以,这本书颠覆了很多我们本以为是真理的观点,它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有别于当代主流思想的观点。
其次,很多复杂的事情,可以用简单的常识来解决,或者说,常识其实并不平常。在企
业中,我们为部门,为团队,甚至为个人定下了很多目标: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材料、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员工工资福利、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等等。其实,企业的目标很简单,而且只有一个,就是盈利,就是赚钱!而这个,是我们普通大众都明白的普通的道理。其他如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等不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罢了。另外,在小说的最后几节中,罗哥苦苦寻找管理者需要的能力,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管理者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归根结底,企业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事情,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各种各样的能力,都不过回归了常识。可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擅长的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弄得更复杂,缺乏用常识管理企业,还有人生的勇气。在书中,罗哥自己也承认,如果解决方案,那些基于常识的简单的解决方案不是自己苦思冥想得出来的,他绝对不会也不敢将之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这便是我们性格和能力中的缺陷所在,同时也引发我以下第三点的思考。
再次,老师钟纳教导罗哥的方式,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让罗哥自己思考并得出答案。这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著名的指导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我想钟纳是个睿智的老师,他通过这种方式,授之以渔,让罗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真正地有自己的思考,真正地明白问题的实质,使之在以后的问题前能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答案。另外,由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都那么简单,归于常识,罗哥自己也承认,要是钟纳简单地给出答案,他未必敢将之付诸实践。所以钟纳是个睿智的老师,他知道问题在哪里,他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更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反观当代中国的教育,大多是填鸭式的,老师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答案背下来,在考试的时候填上去,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分数,则是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
工具。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大多数中国的学生拘泥于课本,缺乏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也缺乏创新。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最后,我欣赏小说中人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方式。小说还有一条暗线,是罗哥和他妻子的婚姻,也随着工厂的命运在起伏。一开始,由于罗哥的工厂运营效率不高,罗哥一心扑在工作上,忽视了家庭,妻子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前几次,妻子对罗哥的爽约持宽容态度,很理解他的工作,看得出妻子对罗哥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罗哥长时间的忽视,妻子无法忍受并离家出走,呆在娘家不愿回家。在这种情况下,罗哥并没有因为妻子的不理解而发怒,相反,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真诚向妻子道歉,许以改进的承诺。在妻子仍不愿回家时,他没有放弃,而是给了她更多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我欣赏这样的沟通方式,夫妻之间彼此尊重,没有哪方无理取闹,也没有哪方强词夺理。人与人就应该这样相处。另外,在工厂里,罗哥也和他的下属相处愉快。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厂长,而要求他的下属完全听命于他,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工厂扭亏为盈。
总言之,《目标》是一本很有价值,很值得一读的书。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绝不仅限于以上四点。我相信,在我进入职场,参加工作的时候,它的价值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由事及理的常识管理
仪征双环胡元军
缘于亚新科总部提供的机会,通读《目标》全书,得几点粗浅认识。
一.
引导思考的教育方法:思考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作者在书中以苏格拉底式的指导方法,自始至终都不断地问问题,而不给出明确答案,抽丝剥茧般地引导受众去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由自己找出答案。这种指导方法的用意就是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经过思想煎熬的过程,对问题的认识才能深刻。思考的过程是广度和深度相结合的过程,经常地思考问题将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所面对的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系统化思考问题的过程,管理者更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思考发现并找到事物或流程运转的内在秩序。
二.
企业的根本目标:赚钱是硬道理
传统衡量绩效的财务指标是净利润、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量,而在制造业,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衡量绩效的指标应该是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有效产出是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获得金钱的速度;存货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营运费用是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但这些仍只是实现目标的条件,控制好这些条件,即在增加有效产出的同时,降低存货和营运费用,才能实
现企业最根本的目标:赚钱。要让企业所有的资源配置统一于最终的赚钱目标。
三.
解决问题的步骤:怎样面对瓶颈
要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存货、减少营运费用,就必须妥善处理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问题,因为瓶颈的流量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流量。
解决瓶颈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找出瓶颈。寻找瓶颈的精确方法是,依靠大量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计算。但由于原始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巨量累积,而且常因包含虚假信息需要修正,所以计算处理的过程会繁琐和漫长,不利于快速找到瓶颈。而采用简单的常识管理,从设备旁堆积的待加工工件数量上就可以简单有效地找到瓶颈工序,将堆积量最大的工序确定为需要优先解决的瓶颈工序。
要注意,寻找真正的瓶颈,不是在一个工作单位,而是要在整个系统中寻找。
找到瓶颈后,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减少瓶颈处堆积的存货,一种是减少瓶颈上游工序的产品流量,使之保持与瓶颈工序流量平衡,即使上游工序产能很大也在所不惜,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将瓶颈工序逐层上移。另一种方法是,将瓶颈上游工序产品流量仅略加适当控制,而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瓶颈工序的产能方面,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挖掘和增加瓶颈潜能,以保持整个系统产能的最大化。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方法。
提高瓶颈产能,可从多个细节实现。首先测量、搜集工件在瓶颈工序实际加工的节拍,每节拍中包含多少作业准备时间,包含多少工件处理时间,准备时间和工件处理时间是串联还是并联,串联运作是否可以改为并联运作。其次,在作业准备阶段和工件加工阶段是否存在等待的浪费,节拍与节拍之间是否存在等待的浪费。第三,设备cpk值是否达到要求,更换工装有没有更快速的方法。第四,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是否最合理有效,工艺参数值是否是必须值。第五,设备操作者是否充分了解应如何正确地进行操作,操作的熟练程度能否进一步提高,工作态度是否得到培训和体现。第六,质量缺陷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有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和进程监督机制。第七,是不是所有经过瓶颈工序的工件都是必须经过的。第八,一天中设备是否仍有停机现象。第九,在瓶颈工序加工的工件其流转批量是否最经济。等等。完善这些细节,瓶颈的产能就会得到提高。
在解决瓶颈问题时,必须调动一切资源,减轻瓶颈的压力,增加瓶颈产能。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提高瓶颈产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将注意力用于启动非瓶颈资源,并把他发挥到极致。在非瓶颈设备上节省操作准备时间,完全不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有生产力。
一个瓶颈问题解决后,瓶颈会移动至新的工序,新的瓶颈就会产生,然后用类似的方法解决新瓶颈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其目的不是彻底消除瓶颈,而
是让瓶颈的产能更接近系统的需求。
四.
快速供货的渠道:减小批量、缩短生产周期
瓶颈产能提高后,整个系统的产品流量就会增加,产品流速也会有所提高,实际交货速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种改善并非达到了理论极限,也并不意味着客户有多么满意。相反,如果仅满足于这种状况,客户对交货速度的抱怨仍然会很多,企业应变市场的能力仍会比较差,企业内部管理仍会因赶某批订单而呈无序状态,管理资源的投入也会增大。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交货速度呢?减小批量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首先,来分析一下工件从生产原料一直到变为成品,所有的时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业准备的时间,也就是当资源为处理工件做各种准备时,工件等候的时间。第二部分是处理工件的时间,这段时间是产生增值的时间。第三部分是排队的时间,也就是当资源忙着处理其他工件时,工件排队等候的时间。第四部分是等候的时间,也就是等待其他工件一起配套为成品的时间。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工件的作业准备和处理时间只占一小部分,而排队和等候却会消耗掉大部分的时间。
如果将非瓶颈工序处理工件的批量减少一半,则处理每批货的时间便会减半,同时,排队和等候的时间也随之减半。这些时间全部减半以后,工件在工厂耗费的时间就减少了,工件流动的速度就会更快,产品整个生产周期得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意味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快,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在实行批量减半的运行模式时,我们不必担心作业准备时间会增加一倍。原因之一,相同的工件分小批量连续处理时,更换工装等准备时间并未增加;原因之二,非瓶颈工序即使明显增加作业准备时间,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生产力产生多大影响,因为整个系统的产能只决定于瓶颈产能,非瓶颈工序原本有较多的机器闲置时间。
当然,在批量(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减半的同时,还必须与供应商协调好供货频率,要帮助供应商共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交货速度,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生产周期缩短,交货速度加快,存货下降,现金流量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应变市场的能力增强,这一连串的良性循环不断打开我们的想象空间:如果批量再减一半,将会如何……。当然,想象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马上去做,而且要象白灵顿的工厂一样做出好的效果。
五.
由事及理的提升:常识管理,源于生活
请看三个生活片断:
1、早晨起床三件事:穿衣、洗漱、煮早餐。对习惯夜猫子生活的上班族来
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三件事,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睡眠时间。假定穿衣5分钟,洗漱10分钟,煮早餐15分钟,用餐5分钟,则按此顺序需要35分钟才能出门上班。如果穿衣后就开始煮早餐,在等待早餐的同时进行洗漱工作,最后用餐,则所用的时间就是穿衣5分钟+煮早餐15分钟+用餐5分钟=25分钟,可以节省10分钟时间。第三种顺序:起床后立即开始煮早餐,在等待早餐的同时,完成穿衣和洗漱工作,洗漱完毕早餐也同时成熟,当即用餐。这种顺序所用的时间:煮早餐15分钟+用餐5分钟=20分钟。也就是说,第三种方法节省了15分钟时间。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是单纯的节省了15分钟,而是有效产出提高了42%!
如果能根据实际资源,调整早餐结构,使方便烹饪和缩短用餐时间,则有效产出还会有
较大上升空间。
2、邻居有一女孩,虽然刚上小学三年级,但近来每天都要做功课到夜里11点以后,尽管很辛苦,但学习时理解能力却有明显下降,学习成绩也呈下降趋势。很不解,遂问,答:睡眠不足,就连上课也常会打瞌睡。
原本优秀的小女生,怎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来,这个小女孩做功课时有一个特点,她只有在非常安静、没有杂音的环境下,才能集中注意力用于学习,而近来小女孩爸爸每晚必须听近3个小时的录音,以突击强化参加一项很重要的选拔考试。听录音不能安排在最后,因为那样全家人以及邻居都将无法入睡,而安排在前面,则嘈杂的空间就成了小女孩学习的制约因素,在这个空间中小女孩做功课的效率特别低,只有通过延长时间来完成功课。延长做功课的时间导致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导致上课瞌睡,学习效率下降
。随着学习效率的下降,做功课的速度变慢,积累的功课更多,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功课。这种不良的循环打乱了一家人正常的生活规律,每个人都感到疲倦、烦乱和无奈。
对嘈杂的空间这一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除了爸爸放录音的噪音外,还有妈妈在厨房发出的各种碰撞声,来回走动的脚步声等,这些声音因为持续时间较短,以前没有太留意。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给制约因素松绑,并确定行动计划:爸爸买一付耳机,在听录音时不传播噪音;妈妈洗碗时,一只一只拿在手中洗,避免碗与碗之间发出碰撞声,锅碗轻拿轻放,放自来水冲洗时必须关闭厨房的门;孩子做功课时,家人不允许穿硬底鞋走动。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嘈杂的空间这一制约因素得以解除,甚至比以前更有改善,小女孩的学习正常了,爸爸也能安心听录音了,整个系统的产出随之增加。
3、仪征亚新科铸造有限公司已经峻工,自3月9日试运行到5月18日批量生产,单班产量由刚开始时的1900片,上升到现在的40000片,产能提高了
20倍,这一产能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和消除瓶颈的过程。铸造共有五道基本工序:熔炼、造型、浇注、落砂和清理,每道工序仍可进一步细分。试运行时,几乎各道工序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多种问题,但就整个系统分析,造型工序是系统的瓶颈。因为造型设备是进口的新型设备,与之配套的工装从几何尺寸到选用材质都和以前旧工装差别较大,在配套使用时一直显得很不稳定,不能生产出足够合格的砂型,使其他工序都处于等待状态。在造型工序顺利生产后,瓶颈转移到落砂工序。落砂工序由于气缸装置不能投入使用,工人劳动强度增大,产能受到制约。气缸装置改进后,现瓶颈又转移到清理工序,目前正在调集资源给清理工序松绑。经测算,只要不断循环往复地寻找和消除一个个制约因素,仪征亚新科铸造的产能将会明显超过当初的设计产能。
最后说一则小故事:一后生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师。来到禅院,他与老禅师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后生听到老禅师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师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呀?”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道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有看到,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是啊,问的是事,答的是理,只有由事及理,才能做好自己的钟纳。
《目标》读后感
2014春季班许亮学号:2014m8008744024大学读的是商业经济管理,毕业后又陆陆续续接受了不少管理类的培训,闲暇时读过《六西格玛》等管理类书籍,但始终没能找到书中内容与工作衔接的感觉,这些管理培训与书籍,过多强调理论知识与原则分析,很难有代入感。遵从龚老师的推荐读了《目标》一书,感触颇深。
《目标》是由高德拉特博士与科克斯合著的一本企业管理读物,作为著名的以色列物理学家和企业管理顾问,他用小说的手法,从一个物理学家的角度审视企业运营的环节,用简单通俗的生活常识解决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堪称经典。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生活常识去管理”,全书用浅显易懂的常识问题剖析了主人公罗哥所在工厂以至事业部所遇到的生产力问题,结合我所在公司面临的现状,有极大的启发。我想,通过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可以有助于理解《目标》一书所传达的理念。
一、常识与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常常希望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更科学的技术手段去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盈利能力,每个企业都建立了一系列考核指标和方法,但复杂的系统和精确的计算是不是就是最好的?高德拉特博士在书中证明的是——我们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构建新的科学,或扩大现有的科学领域,更高级的技术未必就能成为企业提升的关键因素,我们只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要挑战
固有思维,尝试用常识性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罗哥通过与家人的讨论、与母亲的对话、解决童子军穿越的问题等方式,得到突破困局的启发。身在企业中的管理者,存在一叶障目的问题,需要变换视角,打破传统方式,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我们时常在繁忙的工作中迷失方向,管理的任务是什么?站在每个岗位,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家能否抬头看到,企业中每个单元的任务,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企业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很俗的答案,是赚钱。更精确的定义是——企业现在和将来,都要持续的获取最大的利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的每一个管理任务,是不是为这一目标服务。当我们为了提高生产力而部署了更高级的技术环节——比如机器人,是不是真的在朝企业目标前进?更高生产力的科学产物一定有其优势,但能否用好这个优势,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调整管理手段和考核指标,让科学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如何将目标贯彻到企业日常工作中?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企业必须赚钱,才能发展。但如何让企业中的每个单元,甚至每个人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是否有助于企业赚钱这个目标呢?《目标》一书深入浅出、抽丝剥茧的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结论,衡量企业是否赚钱可以用三个标准:
1、净利润
2、投资回报率
3、现金流
学过财务的朋友,或者炒股的朋友可能对这三个标准并不陌生,投资股票的基本作业就是要对这是股票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而分析的主要指标就是以上三点。对于企业的总经理或高管而言,这三个指标是理所当然需要重视的,但对于企业的中层,各部门的经理来说,这三个目标显然太遥远了,对于很多生产部门、支持部门来说,要怎样做才能使企业赚钱呢?《目标》告诉我们,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赚钱,对于具体部门而言,也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
1、有效产出
2、存货
3、营运费用
企业要赚钱,就必修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存货,降低营运费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理解提出,存货不是资产,存货是负债,这个理念贯穿整个小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思想。
实际上,以上两个评判指标效果是相同的,但对于不同部门、级别的管理者,采用不同的指标才能清晰的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
四、瓶颈在哪里?
全书中,罗哥的奋斗一多半在与”瓶颈”抗争,解决“瓶颈”的问题,是解决整个生产系统有效产出的关键因素。管理大师钟纳将工厂的资源设定为“瓶颈资源”和“非瓶颈资源”,凡是产能小于等于需求,就是瓶颈资源。随着改革的深化,罗哥解决了瓶颈问题,但由
于过度支持瓶颈资源,又使得许多原来的非瓶颈资源变成了瓶颈。这里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瓶颈是固定的吗?答案显然不是,很快罗哥就发现,瓶颈在移动,移动过程中,又制造出更多的人为瓶颈。这一现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说非常普遍。因此企业管理思想必须是动态的,鲜活的,“一招鲜”不能维持企业的生命力,必须不断的发现、修正、完善,才能让生产瓶颈消失。我们时常希望将某种资源的效能发挥到极致,但这样就回到了原点,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不是一个有效的系统。
五、仅仅解决瓶颈问题就够了吗?
顺利解决瓶颈后,罗哥总结出了自己的五步走管理模式,他不但保住了心爱的工厂,也得到了提升,被任命管理整个事业部,现在他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但他并未感觉到轻松,反而为如何将这种创新的改革推行到所有的三家工厂甚至整个事业部而感到困惑与无助。钟纳大师拒绝了他关于“有效的管理需要哪些技巧”的提问,并告诉他,他应该成为自己的钟纳。通过与自己团队甚至家人的多次讨论启发,最后总结出更精练的管理三步走:
1、应该改变哪些事情?
2、要朝什么方向改变?
3、要如何改变?
这三个步骤,看起来平平无奇,似乎在我们的很多企业管理培训中都有提到,但正是经过了困惑、启发、解决瓶颈、五步走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经历,再得出这个结论已经包含了更多的思考和实际应用
价值。
回到本文之初,我曾提到很难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通过《目标》一书
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明白,许多理论指导其实需要有基础工作的经验积累,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不断的总结、发现、创新、完善,才能最终凝练出自己的管理思想,“做自己的钟纳”,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企业问题,如同车夫一般,不断鞭策调整企业这架马车的方向,让它朝着“赚钱”的目标飞速奔驰。作者也希望通过《目标》一书探讨有关教育的意义,他很笃定的确信,只有透过推理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去推演问题的答案,要比直接告诉答案更有启发性。直接把最后的结论放在我们面前,缺乏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方式罢了,这也是本书与一般教科书最大的区别,通过小说的形式,引导读者参与整个思考推理过程,钟纳大师作为唯一的专家,只负责提出问题,读者与罗哥一同思考和实践,甚至从与工作完全无关的娱乐活动中寻找灵感和答案,这是本书一大吸引之处。
高德拉特在本书中,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即应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必须准确掌握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整个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否则,单单改造单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无法让整个系统的效益提升。这个观点换一个说法就是团队与个体间的关系,一个由几个强大个体组成的团队,未必就能打赢一个由较弱个体组成但配合默契的团队。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导企业如何集中有限的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
的地方,其他环节给予强力的支持,以求整个整个系统达到最大的效益,这也符合帕累托定律。
同时,在生活中应用目标管理思想,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探索。罗哥厂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妻子的感受,婚姻亮起红灯。随着他对目标管理的探索,工作开始所向披靡,在生活中又如何呢?罗哥在与妻子的谈话中使用目标理论,提出结婚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要结婚呢?”,他用了与钟纳相同的提问法,让妻子也让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十五年的婚姻,双方却对婚姻有着不同的假设,最终,两人想清楚要什么,共同朝着目标方向努力,他们的婚姻也最终渡过危机。
综上所述,《目标》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另类管理教科书,矛盾、危机、冲突、幽默,令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体会。
《目标》读后感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平时或多或少的有接触到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这本高德拉特博士《目标》却是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中难得的一本精品,是一本很不寻常的书。故事讲的是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罗哥,面对严重延迟交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一个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雷夫、唐纳凡等人的努力,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责,找出了挽救工厂的办法,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扭亏为盈。
在这本书中,高德拉特详细介绍了他的“toc制约法”(theoryofconstraints)。何为“toc制约法”?它与其他管理理论有什么不同?通过阅读《目标》以及从其他方面的了解,toc制约法又称约束理论,是这样的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其核心理论在于:整个系统的绩效通常总由少数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就是系统的制约因素。toc知道工厂企业人员如何找出运作上的制约及如何尽量利用自己手上有限的资源,令企业在极端时间内,以及无需大量额外投资下,打到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在当时许多管理学家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或每个程序的改善,认为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那么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的改进。而高德拉特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应该把企业视为一个系统,首先必须准确掌握及妥善处理这个系统内各个环节问的互动关系,整个系统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否则,单单各自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整体效果。toc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导企业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达到最大的效益。高德拉特博士也正因为这本书,让他名扬欧美,许多企业推行了toc,并视之为改造企业最有效的方法。
在看完整本书后,让我最佩服是,作者原本是一名物理学家,却对管理学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更难得可贵的是,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企业的运作问题,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新角度。而这本书中的“toc制约法”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展现,以物理学上的法则,应用于管理学上,这是一大创举,也是他以科学家的身份,对企业界的贡献。此外,在这本书中高德拉特并不是详细去介绍他的toc制约法的相关理论,而是通过罗哥与钟纳关于企业目标、制约因素等问题的探讨,以实际的例子,以小说的形式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明白toc制约法的核心理论,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他以一个崭新和大胆的形式——小说,作为这本书的表达方法,这在财经企管类别的书中,十分罕见。整本书都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中,让你打破常规,挖掘中问题的本质。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想,假如我是主角罗哥,当我碰到一系列问题时我应该如何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的呢?在假想中与主角的心理路程形成共鸣,看的虽是小说,却不仅仅是小说,所学到的得到的无疑会更多。1对于一间企业来说,它的目标是什么呢?也正如在这本书中钟纳问罗哥一样,主人公罗哥会有很多答案,我也是,但是在思考过后,在我看来,企业的最终目标便是盈利,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盈利,也只有这个目标达到之后企业才能更好的去建设其他方面。而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或许有许
多需要我们去完成的,去改变的,但这些是衡量是否实现目标的参数而已。如何看一间企业是否盈利,我们要学会看三个专业报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但是从这三个专业报表只能从企业的表面得知企业是否盈利,而不知企业实际上的动态经营活动。作为一位管理者,更需要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关键的问题所在。对于一间制造业工厂来说,实现盈利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衡量效率的指标是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onalexpense)。有效产出就是整个系统透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存货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而采购的是我们打算卖出去的东西;营运费用,就是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是否使工厂最大效益化,实现企业目标,关键在于这三大衡量指标上。这三个参考因素之间,存在着一个依存关系和统计差异。作者通过一个主角罗哥与儿子远足健行的故事,形象比喻出生产线的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决定的。罗哥他们分析了他们的生产线,通过思考找出有效产能的制约因素即瓶颈,那个产品前端积压存货多的x机器和热处理。找到瓶颈因素后。就开始提高瓶颈因素的利用率。对于x机器,将它所需要的前端产品零件用红色和绿色区分,对红色零件优先处理;在通过调整瓶颈设备员工的作息和工作优先顺序,保持让瓶颈设备满工作量24小时工作,提高有效产出;增加设备和考察是否有替代机器。对于热处理器,他们通过数据分析,有些产品可以检测完毕再进行热处理,当产品积压时他们将这些产品先检测再进行热处理,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产品的热处理进行外包,采用海利对产品热处理的方法等。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生产有大局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有先机,并脱颖而出正如罗哥所说得一样:“我们不能每次都要整个工厂只专注在一份订单上,这样一来,经济规模就消失不见了,我们的成本会比现在还要糟糕。我们不能只靠直觉来经营工厂”。这让我想起了开学之初的erp模拟沙盘,在erp沙盘对抗赛中刚开始采购总监只着眼眼前,要么一下子进货过多累计过多的库存导致现金流困难,要么没有计算好生产线的产能,导致原材料不够从而闲置生产线,这不正如罗哥所说那样子,只专注一份订单上,只靠直觉去经营工厂吗?后来,我和生产总监协助采购总监,计算生产线产能,进货周期,最后做到了原材料零浪费,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生产线。当然,忙碌并不代表有效率,钟纳老师提醒他们:忙碌不代表有效率。在满足流量的前提下,宁可闲置工人,也不可为了让工人忙碌而制造大堆暂不需要的零件做库存。当工人都在忙碌时,他们的忙碌真的有生产力了吗?生产力是把一个公司带向目标的行动,每个能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是有生产力的行动,每个不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没生产力。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解决瓶颈
的过程。
正如文中所写一样“当瓶颈的生产力更高了,有效产出上升,积压的订单愈来愈少,但是瓶颈的生产力提高了以后,我们对其他工作单位的需求也增加了。假如我们对其他工作单位的需求已经超过百分之百,那么我们就创造了新的瓶颈。”这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但对于人生意义来说也是如此,人生本来就处于错综复杂的问题矩阵之中,要解决问题必须把瓶颈问题解决,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整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解决问题的优先权就自然放到了瓶颈问题这里,资源的分配自然也要偏向这里。出现瓶颈问题并不可怕,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瓶颈”,使得改进方向与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有效出产的目地。《目标》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生产控制如此,人生何尝又不一样呢?通过不断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不断挑战瓶颈,解决瓶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包括我们的能力提升。但是当我们的能力提升了,所面临的瓶颈也又会不一样,人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目标》读后感
花了四个晚上的时间把《目标》读完,虽然有些囫囵吞枣,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还是非常巨大的,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赚钱”是企业的目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是目标的三个衡量指标;确实打破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式,拓宽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一直困扰大部分行政管理者的一个问题:行政工作固定的衡量指标是什么?读完《目标》后,发现之前的衡量指标都是不准确或不全面的。
抽空花了点时间结合我现在所负责工作,按照《目标》一书所提供的方法思考了几个问题:
一、行政模块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首先,公司的目标是“赚钱”,那么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部门,目标也应该是“赚钱”才对,既然部门的目标是“赚钱”,那行政模块的目标也肯定是“赚钱”。但行政模块不同于其他部门,其本上跟公司的销售、生产直接关联不大,我们没办法直接“赚钱”,那么我们的目标还是不是“赚钱”呢?
答案是肯定的,行政模块的目标是“赚钱”。但不是我们直接去赚钱,而是保障其他能够直接“赚钱”的部门去赚更多的钱。那么行政工作的目标定成“保障公司赚钱”不是更准确一些。
二、这个目标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目标》中提到的有关衡量制造企业“赚钱”这一目标的几个指标是: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那么如何把这三项指标转化成衡量“保障公司赚钱”这一目标适应的指标呢?
有效产出对行政工作而言,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是“办公效率”,有效产出提高了,对达成公司“赚钱”的目标有帮助,那么提高了办公效率对“保障公司赚钱”的行政工作目标同样有帮助。
对行政工作来说,存货可能还真没有。那么我们就把这个衡量标准换一下,姑且换成“工作差错率”吧,因为行政工作都是为直接赚钱的部门提供服务的,如果行政工作出现了差错,势必直接影响直接赚钱的部门赚钱,那么衡量行政工作是否达成“保障公司赚钱”这个目标,行政工作的“工作差错率”就非常重要了。。
营运费用对行政工作言,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是“单位行政费用”,降低了行政费用,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营运费用,也是“保障公司赚钱”了。
那么,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为“保障公司赚钱”这个行政工作
目标定出三个衡量指标:办公效率、工作差错率、单位行政费用。
三、用上面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现在的行政工作,衡量经果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那么我们行政工作的瓶颈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的办公效率是否提高了?显然这个问题我自己都没法立即回答出来,因为一是我们没有确切的历史数据可以比较,二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全面的计算过现在我们的办公效率是多少?,所以,我们需要先制订一套办公效率的衡量标准,然后现定期收集数据进行衡量、对比。
其次,我们工作差错率/投诉率是否下降了?同样,这个问题我们一样没法准确的得到答案,现在只能凭我们每个人的印象去估算出一个答案。但每个人估算出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很显然,现阶段我们不能准确地计算工作差错率,但我们可以想一想,行政工作主要出现过哪些工作差错?这些工作差错主要集中哪几方面工作或哪几个岗位上?这样,答案就出来了,2014年度行政工作差错主要集中在车辆的调度和通讯的保障上面。
最后,我们在行政工作上所花费的单位费用是否下降了?这个问题同第一个问题面临的状况类似,同样没有一个系统的计算方式和完整的历史数据比较;所以,我们同样需要先制订一套单位行政费用的衡量标准,然后定期收集数据进行衡量、对比。
四、我如何才能挖尽瓶颈的潜能?如何给瓶颈松绑。
通过对照新的三个衡量指标,抛开暂时无法立即得出答案的第一、三项指标不谈,就第二项指标“工作差错率”来说,很显然目前行政工作的最大的“瓶颈”就是“车辆的调度”。那么我们参照“罗哥”处理“瓶颈”问题的方法:
第一步:指出“瓶颈”。
应准确的定位“瓶颈”:车辆调度之所以经常出错是人的原因,还是其他
原因?很显然是人的原因居多。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更进一步把“瓶颈”看成就是“车辆调度师”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好了,最大的一个“瓶颈”找到了,就是“车辆调度师“。
第二步: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
“瓶颈”既然是人,那么,挖掘人的潜能我们可以先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等等。好了,我们找出挖掘“瓶颈”潜能的方法了:通过培训来提高车辆调度师的工作方法,通过思想教育和增强监管力度来提高车辆调度师的工作责任心等等。
第三步:给瓶颈松绑。
要给“瓶颈”松绑,首先我们要看看“瓶颈”现在手头上有哪些工作:车辆调度、司机管理、车辆维修、车辆保险、燃油管理、费用管理等等,很显然,这所有的工作加在一起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并且内勤和外勤的工作都有。我们可以把车辆维修、车辆保险等外勤工作划出来,找一个具备这些能力的司机来兼职。这样,就可以给“瓶颈”起到松绑的效果了。
很显然,一篇文章的几百字很难把我读完《目标》一书后的所有想法全部呈现出来。不过,没关系;因主,我想我已经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了!
办公室/行政经理
二○○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联系方式:153039998@qq.com
篇四:《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目标?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的物理科学家,?目标?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管理问题,可谓是颠覆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
高德拉特博士在?目标?一书里面提出了一个TOC制约理论,用五步骤操作法来解决生产制造企业的瓶颈管理问题。第一步是定义问题,找出“瓶颈〞;第二步是挖尽“瓶颈〞潜能;第三步是其它环节的产能迁就“瓶颈〞产能;第四步是给“瓶颈〞松绑,或者利用旧的设备来生产“瓶颈〞工序,或者利用其它设备来完成“瓶颈〞产能的工序,比方甲设备加乙设备共同操作可以完成“瓶颈〞环节设备的工作,那就利用甲设备与乙设备来为“瓶颈〞产能松绑,使“瓶颈〞不再成为瓶颈。第五步是回到第一步,循环往复。
高德拉特博士的理论很简单,简直就是常识,我个人认为类似福特的“流水线模式〞,将各个环节按作业顺序进行排列,各作业环节的流量要保持一致,不能为了追求局部效率而牺牲整体效率,比方某个局部环节产能是十,而整个流水线各个作业环节中最小产能的环节就是整个流水线的瓶颈,为了效率最高,最好的做法是每个环节全部按照产能最小环节的节奏生产,而不是为了局部效率,让那些产能高于最小产能环节的工序开足马力生产库存,这些为了库存而利用的产能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因为零部件只有齐套率越高才有价值,否那么只是占用库存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已,尤其是在当今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在变,产品的生命周期已大幅缩短,库存不再是资产的代名词,反而成为了负债的代名词。因此,按需生
产、柔性制造、灵敏反响才是应对良策,比方大连的红领西服的柔性供给链管理能力,就让人叹服。
“瓶颈〞是可以解决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购置相应的机器设备,直接扩大“瓶颈〞环节的产能。当然,还可以选择外包,直接将“瓶颈〞消除。除了这二种简单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复杂的方法,分析工艺流程,是否可以将某些产品不走“瓶颈〞作业环节;也可以在“瓶颈〞环节前设检验环节,以免不合格物料流经“瓶颈〞环节后才发现不合格,浪费“瓶颈〞环节的产能。当然,还可以分析工艺,用其他机器组合来完成“瓶颈〞机器的作业。还可以检查流经“瓶颈〞环节的物料是否全部是面向客户订单的,有没有哪些只是面向库存生产的,可以暂时先剔除掉面向库存的订单,释放产能。最后看一下有没有之前的旧设备可以用来生产“瓶颈〞环节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让其他设备空置反而效率更高?其实就一点,企业追求有效产出,只有能立刻变成钱的作业才是有效作业,库存不仅不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反而是负债。企业的目标是赚钱,而不是为了生产一大堆库存。物料齐套率的概念一定要有,否那么,一大堆不配套的库存就是垃圾。
TOC约束理论是一个循环精进的管理理论,一个瓶颈消灭了,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其他环节可能成为新的瓶颈,有点类似于水桶理论,最短的木板补齐后,第二短的木板又成为瓶颈,补齐后,第三短的木板又成为瓶颈。在这个克服瓶颈的过程中,水桶蓄水能力不断提升。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瓶颈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不断精进,迈上一个又一
个新台阶,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目标?的书名为什么不是TOC约束理论而取名目标?背后透露的是任何理论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找到终极目标是什么?要问一些本质的问题,比方创办企业的唯一目标是什么?比方你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些本质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无聊,很傻,或许会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我记得查理.芒格将他和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为掌握了较多的人生常识,而且他将常识定义为群众不了解的真理性知识。
其次要学会提问,?目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钟纳就是不断地问问题,调动皮哥等人的思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促进下属思考,这被?目标?一书视为最高境界――成为自己的钟纳,背后透露的是高效的领导方法论,作为一个高绩效的领导者,不是给下属多少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整个团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来找出答案,这不仅仅是找答案的过程,更是达成共识、调动潜能、凝心聚力的过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只有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力量,这样的领导才是高阶位的领导。
当然,?目标?明确提出了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局部优化问题,这是社会化大分工、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产物,由于目标分解层次太多、分解过细,往往使部门负责人、员工个人只知道本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忘记了企业总目标,这样就容易出现局部优化问题。只有通过问问题,问本质问题,才能使员工思考,从本位主义、经验主义、山头主义中走出来。
?目标?一书给出了企业管理的三个指标:有效产出、库存、运营
费用。要求是一高二低,有效产出要高,库存、运营费用要低。
最近看了一本入门的管理书籍
——
高德拉特写的‘目标’,本来就是因为它像小说一样的文风才决定看一看的,太严肃的专业书籍我看两页就会放弃,大家(不会就我一个人吧)都比拟弱,读图时代嘛,书写得很浅显,但是确实能引发很多思考。
内容并不复杂,读到1/3的地方就想放弃,因为觉得说的就是短板理论嘛,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忍住了,读完后,觉得整个事情就像序言中提到的,常识并不表示简单,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仅仅是知道而已,大多情况下都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挖掘,平时也很少采用这些方法以至生出很多的困扰和烦恼。而且,远不是短板理论这么
——
不能说简单,应该是不容易被无视或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说话真累。
无聊时可以看看。资治通鉴就很烦了,现在上册才看了一半,文言文远没有三国演义那样的白话文看过去有劲,弱嘛,看到目前不觉得其中讲的是管理策略,但是小手段还是蛮多的,也许多看几遍会有更深的感受,可是,谁受得了把这书看n遍?!还是看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算了,弱嘛,缺钱花啊!
小时候,爬上柜子吃上甜甜的糖果是我们的目标;读书时,成绩优异是我们的目标;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是我们的目标…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目标是我们的指南针。对于我们个人,那是我们丰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而对于企业,目标更为重要,企业目标影响着一切的运作,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科克斯所编著的?目标?一书,用幽默的语言,平凡的故事,简单的方法。告诉我们,让我们思索什么是目标,怎样才能到达目标。不仅仅只是针对企业,而且也让我们从中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深刻体验。
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美国小镇上的一个快要倒闭的小厂的厂长,为了拯救这个自己工作了近15年的工厂,他心酸至极,即使负载累累,并且只有三个月的挽救时机,他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在一次偶然的时机遇到大学时代的物理学教授鈡纳,钟纳对其进行了一些建议。罗哥的工厂是一个制造型大厂,听了钟纳的建议后,罗哥跟他的手下们思考讨论后,决定先找出制约该产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瓶颈产能,然后挖尽瓶颈的产能,如何能使瓶颈不浪费时间,尽可能地一直进行生产。因为瓶颈的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产能,瓶颈浪费了一个小时,也就相当于整个系统浪费了一个小时。接着根据瓶颈来改变其它非瓶颈资源的作业方式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瓶颈来展开。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给瓶颈松绑了。最后,罗哥的工厂运行一段时间并取得可观的成绩。虽然后来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罗哥与下属们的共同合作,共同思索,最后将重重困难克服,转亏为盈,最终成为自己的鈡纳。
为什么罗哥能够在钟纳的建议下用如此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将工厂起死回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这正是高德拉特·科克斯博士想通过这个小说告诉我们的一个管理理论。而这个理论就是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TOC),TOC是关于企业应作哪些变化以及
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些变化的理论。具体一些,约束理论是这样一套管理原那么──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约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链条的牢固程度取决与它最薄弱的环节。在论及生产制造企业时,约束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取得更多的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三条途径:增加产销率,减少库存,减少运营费用。而这一个被誉为「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世界各国数以千计的先进企业正成功运用TOC,小至缺乏五十人的小厂,大至跨国企业。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为何他能发现剖析似乎不同领域的问题,他更多的从一个科研的角度去写一个问题是怎么被层层剥皮,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TOC有一套解决方法都是我们平常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具有答复TOC问题的能力。TOC的三大问题和五大核心步骤让许多企业从困难中走出。
?目标?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管理的指标:存货,产出,生产本钱。而是从创造利润的角度重新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从而衡量生产中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存货,降低营运费用,增加有效产出。很多时候问题是内部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有很多小问题构成,而这些小问题之间又互相影响:比方依赖关系,先后的因果关系等。
再有,在这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每次罗哥请教钟纳,其实钟纳都是一苏格拉底式的提
问,他们对企业的很多问题,看法都不同,最后都是鈡纳向罗哥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单其实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小说描写罗哥找寻答案的心路历程及其中的种种曲折、挣扎、实践、求证等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罗哥在陪儿子大卫远足时从贺比中所发现工厂生产问题。
最后是罗哥他能够跟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挖掘出下属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改革热情,为厂里做奉献,这点也是非常惊人的。
小说不仅是在给所有的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我们企业的目标该是什么?如何利用TOC?怎样到达自己的目标?其实更深一层,高德拉特博士也在给我们每个人传世着我们人生的目标,怎样到达自己的目标。很多时候,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一艘没有舵的帆船,人生也会遇到人生中的瓶颈,我们之间也存在着依存关系,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也该积极地解决瓶颈,不放弃,勤思考。创造人生TOC,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荐访问:《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读后感 德拉 博士